现在流行听书,问他近日读何书,听何书,书名、作者一概茫然;内容仅知梗概。所谓左耳进,右耳出,过耳不过心。
晚明有一位唐汝询,三岁开始读书识字,聪敏异常,父兄对他都寄予厚望,应该是前途无量。但是两年之后厄运突然降临:他失明了。
对要走读书做官这条路的孩子来说,这简直是毁灭性打击。他不像贝多芬是在成年后失聪,还可以靠着之前的积淀和无比的坚毅写出《第九交响乐》等巅峰作品;也不像陈寅恪中年失明,也可以靠着深厚的学养完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
他才五岁,即使识文断字两年,即使是早慧儿童,也很难打下道德文章的基础。可以说,这个孩子读书求学的路是断了。
古代选官标准有“四才”。“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汝询目盲,“身才”有缺,做官更是无望,能够在家人的照顾下平安度过一生就不错了。
但是唐汝询却偏偏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读不了书,那我就听书。
兄长读书,他“以耳受书,从旁复读一二番,旋即记忆。”聪明加上勤奋,“久之,贯串经史、诸子百家及稗官言,而最喜作诗。”
张岱二十二岁时开始编写《义烈传》,点染之妙,情状毕肖,纸短情长。此书一成,张岱名声大振。当时虽然搜罗很是详备,但他还是担心会有所遗漏。听说唐汝询“耳受诗书不下万卷”,便把目录读给他听,请他帮忙查核。
唐汝询是怎么做的?
他“闭门七日,喃喃点念”。七天后出门告诉张岱,已经查遍二十一史,“某代尚有某某”,一共补入二百多人。
“二十四史”共4700万字,明代只“二十一史”,去掉《明史》《旧唐史》《旧五代史》共560万字,那也有四千多万字!
而唐汝询竟然像电脑一样,在短短七日里把这四千多万字全部检索了一遍!
现在让一个古代史专业的硕士用电脑来搜索,七天也做不到吧。
《义烈传》辑录义烈之士500餘人,而唐汝询一个人就提供了二百余人,真是“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记忆不好,做起学问来那是事倍功半;记忆好,那就顺风顺水。唐汝询著的《唐诗解》《人物考》诸书,张岱说他“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其所作诗文,则出口如注,而缮写者手不及追”。
唐汝询基本功扎实到这样的程度,张岱对他的评价其实仍然有所保留,主要是从“引用”方面评价,突出他的记忆之佳。因为张岱这个人,眼光太高。
他是个什么人,我们从他的《自为墓志铭》便可见一斑。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懂生活,懂情趣,懂学问,难能可贵的是,更有“补天之志”。难怪有人要说,“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这样的人,看老老实实的唐汝询,自然是“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
能让张岱真正佩服的盲人,不是唐汝询,而是他的胞弟张培张伯凝。
张培嗜糖,晚上吃个不停,结果差不多也在五岁时,把眼睛吃瞎了(以疳疾坏双目)。祖母王夫人很宠他,“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斤不得疗”。(自行脑补其家世)
张家是书香门第,四代藏书,三万余卷,张氏子弟个个都是读书种子。张培也不例外,性喜读书。眼睛盲了,也只有像唐汝询一样听书。
能凭着听书做学问的人,都有着录音机一般的记忆力。
张培听书,“入耳辄能记忆”。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一百多本,张培倒背如流,“凡姓氏世系、地名年号,偶举一人一事”,他全能原原本本地讲清楚。
他听书都是几个人轮着给他读。一个读得唇焦舌敝了,就换另一个。连换几个,他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他和唐汝询不一样。唐汝询只听经史子集之类的“正经”书,张培和张岱一样,正经、不正经的,无不涉猎。“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九流百家、稗官小说,无不淹博。”
三教九流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医书。
《黄帝素问》《本草纲目》《医学准绳》《丹溪心法》《医荣丹方》,无不毕集。架上医书不下数百馀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
凭着过耳不忘的记忆力和先天的慧敏,张培很快成长为一名杏林高手。
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张景岳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沉静灵敏,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凡煎熬蒸煮,一遵雷公古法,故药无不精,服无不效。
所以张岱如此品藻其弟与唐汝询:“余观其人(唐汝询),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博治精敏,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学问似左丘明,才识似晋师旷,慷慨侠烈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
说唐汝询与张培相比,万不及一,有点过分,也忘记了当年补辑之功,但才情、学问、技艺,的确是并不专恃记忆,更看人之格局、性情。此即名士与儒生之别。
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的《五异人传》是为五位负癖而至“一往深情”的长辈、兄弟作传的,张培便是其一。张培传结尾,张岱引唐汝询是为张培作陪,颇失宽厚。
而晚明诗坛巨擘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径称唐汝询为一代异人:“旁通经史,能为诸体诗。笺注唐诗,援据该博,亦近代一异人也。”
钱氏学问更为汪洋,足可为月旦评。
张岱并不特别推服唐汝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也是记忆力特别好。记忆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然会看淡许多。
张岱有一部《夜航船》,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草木花卉,鬼神怪异……共计20大类125个小类,4000多条目。
这样的书,非记忆绝佳不办。
但著书并非能事。
二十多岁便充任万历皇帝帝师的于慎行,八岁时看邻家造新房。有一老者出了一个上联让慎行对:砖砌地。
恂恂儒生可能这样对:结彩张灯。
慎行应声而对:炼石补天。
张岱评曰:“出口即有宰辅气。”
这才是他心目中的人物。
但是很快,明清易鼎,他从繁华跌进尘埃,雄图大志,都付流水。
正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