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 引领高质量发展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干部施政理念与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政治生命与职业声誉,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

        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领导干部的政绩,应当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上。那些只图个人虚名、搞形象工程、忽视人民需求的行为,与正确的政绩观背道而驰。真正的政绩,是让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蛮干。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发展战略,不能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而过度举债、破坏生态环境、牺牲长远利益。要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要重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指标增长等,更要着眼于长远,默默耕耘那些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如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只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与长治久安。

        同时,正确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具备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推诿扯皮、回避矛盾,而应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推动改革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和利益纠葛,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攻坚克难,一抓到底。只有敢于担当责任,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