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做《听说人越来越成熟发朋友圈就越来越少》,我在脑袋里深思真的是这样么?
作为大一的我,我发现自己的确是这样,自己真的很喜欢发动态。
自己某天做了一顿菜,我会说“感觉自己很厉害呀。”附上一张自己精心挑选的餐饭图,并要求得到朋友们的称赞;某天与三两个亲朋聚在一起,拍几张合照,定个位置,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某早起来看见白茫茫一片,会附上几句诗句,含蓄表达心中的情感、、、、、、发了之后,还会时不时点开看有没有人点赞,哪些人做了如何的评论。并且乐此不疲~
为什么发朋友圈?我的想法就是想让某些人看到我的生活,看到我的一举一动,看到我的开心快乐。让他或者远方的朋友知道我目前的生活状况,知道我的喜怒哀乐。
这种方式,我发现许多人都在使用,大家都在用各种社交软件拼命地刷自己的存在感。这种原因,大抵是因为我们太孤独,以此来排解我们内心的寂寞。那些孤独的时光呀,我们总是一个人,像走在一段又一段黑暗的夜路中。我们希望以他人的嘘寒问暖,像火炬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继续前行。更希望是某个人以自己所爱的方式陪在自己的身边。有时你所牵挂之人的一两句话就像是心中最暖的阳光,让你幸福得甜蜜到心田。
可是,我也发现,软件里既有大人又有同级的朋友,或者年小的弟弟妹妹,而刷新后的新动态往往都是自己朋友一类,鲜有发现大人们的感慨。我所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踏入社会之后,要工作挣钱,想买房买车,要恋爱结婚,要上养父母下养小孩,无穷无尽的琐事犹如浪花拍打,你倒在了生活的浪潮里,疲倦已极,哪里还腾得出精力和时间在网上说些琐事和闲话?”是的,也许成熟之人都在忙着为自己打拼,为家庭打拼,为生活打拼!生活的繁忙和苦痛早已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哪有自己的娱乐消遣?
想到朋友沙子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还很单纯、、、、、、”是的,才有18岁的我,才读大学未完全进入社会的我,的确很多时候都是“蒙圈”的状态。在面对酒席时我曾被一两句话说的哑口无言;在学校里在生活中我也曾因为自己的一本正经,脚踏实地吃了很多亏。我曾恪守一系列的条例被人说为“笨”,我不愿意偷工减料被人认为“蠢”。人在一点一点的成长,遇见了许多人,看到了许多事,各种各样都是加法。也许,就是如此,大人们就“万事皆空”,心中的容纳和包容也就多了起来,就不在意用一些小信息来宣告自己内心的咒怨。
现在想来也是这样,当我在想着用自己的动态来刷新自己的存在感时,也许别人也是这样想的。交情不深,顶多给你个赞,也不深言。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不需要你处心积虑地去讨好!隔个时间,他们就会给你发来问候和关怀。也许这些人才是你不用发朋友圈的真正原因,因为有了他们,你的生活从来都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