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写作之旅

听说郝晓东老师要来项城课题群讲座,我并没有太多激动,只是对关于写作的知识充满了期待。首先,在互加的学习我也只是刚刚完成了N4的学习,对于郝晓东老师的厉害并不了解。其次,作为写作群的一名学员,我只能算是资深小白。对于写作我只停留在随心所欲的阶段,没有策略,没有技巧,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无知,所以更加渴求,写作的技能提升也是我下阶段探索的一个方向。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写作的想法呢?有一次,胡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她在一年的时间在好几个知名的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让我即佩服又羡慕。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该多好啊!可是,作为一名不太热爱文学的理科生,写作对我来说并非易事。最常见的就是写作找不到灵感,一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繁忙的工作都约束了我的灵感。有时候,有一点灵感写出来又不太满意。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成了我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郝老师的讲座,我发现了我的问题出在了哪里:第一缺乏大量的阅读做底蕴,第二没有把阅读的内容与生活进行及时链接,第三缺乏关于生活的深度思考。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没有思考也没有写作,没有经过思考和链接的写作也是没有深度的。

通过郝老师的讲座,我更加意识到自己阅读的缺乏。郝老师提到对于读不懂的书要学会啃读,这与闫学老师所说的要进行有坡度的阅读是一致的。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教育学的书还有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在读闫学老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这本书中,闫老师说教师的阅读应该聚焦于完善知识结构、丰富人文视野、增强理论底蕴三个方面,不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地去读。听从闫老师的建议,我最近在阅读崔允漷教授的专业听评课的书,读起来不太懂,基本上是肯读的模式。因为不太懂,才会引起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收获。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思考就是加工。已经踏上了阅读之路,写作之路也要开启了。阅读写作一起进行,一定会收获更大。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却是一条自我成长最有效的路。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我现在就处于对写作比较困惑的阶段,只要能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进步一定会很快的。

郝老师讲的很多点,我并没有听太懂,有空了要重复听,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每一遍都有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