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来,一档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大火,一封封长长短短的书信里,蕴含着各自的深情。用书信打开历史,往大了说,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那些和平或战乱年代的特质,好比那一封封绝命书里都书写着烽火年代的残酷与大义;往小了说,它只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是我们与朋友、亲人和爱人之间的默默私语,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常常会被这些信件打动,因为这些情感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

在“见字如面”的时代里,爱情是什么模样?是蔡琴的“你怎么能就这样走了呢?”,是徐志摩的“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是黄宗英和冯亦代两个迟暮老人之间深情而炽烈的爱。很多时候,我们都拙于言表,这时候,文字就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心中所感,万千情思也就随着笔尖注入到这些文字当中。纸短情长,思念一目了然。

说了爱情,那亲情又是什么模样?是父亲写给自闭症儿子的调侃之辞,笑闹中却触动人心;是癌症父亲与六岁女儿之间一场十年之约的躲藏游戏,只要相信,他便还没离开。如果这世上还有人会毫无理由地爱你,那这个人一定是父母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古至今,书信之于人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在那个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离家的游子只能通过信中的只言片语告诉家人:我一切都好。这一来一往的信件少不了隔个十天半个月,没有收到回信,这牵挂是怎么也断不了的。若是遇上烽火连天日,那便真是家书抵万金了。

作为一个90后,我很幸运得赶上了最后一波“书信热”。那时,家人、同学之间偶尔也会写写信,聊聊彼此的近况。后来电话逐渐普及,信就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地就忘记了提笔写字的感觉,直到有一天偶然翻到泛黄的书信,回想起当年模样,才发觉还是书信给人带来的感动来得持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少有那种静下心来写信的心境,于是我们也好久没有经历那种最纯真的感动了。现代科技的发达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似乎也剥夺了一些什么东西。或许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书信这种慢节奏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但我仍然希望它能消失得慢一点,好让我们还能有机会再次回味那纸间的温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成为综艺界的清流。节目形式简单明了——请名人现场读信。这些信有的来自于寻常,有...
    Toffee桃阅读 466评论 0 3
  • 很多偶然的结果,是会成就一份惊喜。譬如这次,我是在腾讯视频里偶然翻到《见字如面》的,一看名字就觉得入心,不由...
    一地月光阅读 681评论 1 3
  • -1- 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 科技的发达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是,美的韵味却淡了。 从前,相隔两地的小情...
    芊语芊寻阅读 42,330评论 109 213
  • 落霞。 晚钟。 暮霭。 凉风。 一弯忧伤。 浅浅。 波澜不惊。 风起时。 荡漾。 在万千岁月里。 是涟漪一缕。 还...
    柳小柳阅读 183评论 0 2
  • 能看见你精致妆容的人 未必能看清妆容下内涵的脸 能看见你内涵妆容的人 未必能看清妆容下品性的脸
    长马阅读 13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