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家族记忆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

电视机从雪花点点到高清大屏,餐桌上的菜肴日渐丰盛,而坐在沙发上观看阅兵的人却渐渐少了。唯有大阅兵仪式上铿锵的步伐声,穿越时光,将三代人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1999年10月1日,世纪大阅兵的日子。

清晨八点多,我们便到了父母家——孝感市电视塔下的兵工草原。那时父母居住的房屋不大,60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一台18寸电视机。虽然住在电视塔下,电视信号却不好,屏幕上常闪烁着雪花点。父亲总会唤小弟去调整天线方向,那姿势如同仪式般庄重。

我与先生在厨房准备午饭,饭菜简单却温馨。母亲在楼下侍弄她的小菜园,女儿和小侄儿则缠着爷爷讲故事。

“我上大学时,你奶奶给我做了双千层底布鞋。平时舍不得穿,光脚走路跑步,到了教室门口才穿上。”父亲摸着孙女的头说。

女儿好奇:“那你军训怎么办呀?”

“还有双回力鞋,是我爷挑柴卖了换钱买的。”父亲笑了笑,眼角皱纹舒展开来,“有一次光脚跑步,同学对我说光脚影响大学形象。我当时是学生会主席,不好较真,只说以后会注意。”

---

旧照片隐约看见父亲的鞋

五几年时年年十一大阅兵,父亲参加了三次:“第一次当标兵,穿白衣服,站金水桥边,手拿红旗按指令挥舞;还有一次走在民兵方队,肩扛小钢炮……”

十点钟,阅兵开始。母亲抱着香菜进门,被女儿拉来看电视。看到坦克方队,她夸张道:“看看!多么威武霸气,比你们设计的破坦克强多了!”父亲挥挥手:“跟你讲不清!”那神态,我至今记忆犹新。

转眼十年,2009年10月1日,甲子大阅兵。

父母已搬到兵工花园,170平米的房子里,客厅宽敞明亮,中央摆着大彩电,接的是电视网线,再无雪花之忧。

女儿已从小学生成长为研究生,仍喜欢缠着爷爷挖故事。她大惊小怪地跑到厨房:“妈妈你知道不知道?我们家还有个深藏不露的老司机!爷爷会开卡车呢!”

父亲坐在老式木靠椅上,腰板挺直如松,笑容却有些不自在:“我没藏着掖着。我的指导员是开坦克的,我从坦克里爬出来吐得要死。要学开坦克得先学开拖拉机,再开卡车。”

女儿哈哈大笑:“今天才知道方向盘是控制车轮的!以前我一直以为是控制车头的。”

爷爷认真道:“你师傅不怎么样嘛!教学员一定要教原理,不理解原理怎么能开好车?”

母亲催促:“快看大阅兵!女兵,女兵!”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口令声清脆,步伐整齐划一。

父亲对武器装备尤为感兴趣,说起装甲车坦克滔滔不绝:“新型坦克99A主战坦克,配125mm滑膛炮,穿甲深度达780mm。太了不起了!”

母亲依旧会说那句:“比你们设计的破坦克强多了!”

岁月如梭,十六年转瞬即逝。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祖国飞速发展,今天,我扶着94岁的老母亲坐在沙发上,观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

母亲看完了还问有没有回放,她想再看一遍。“这多雄壮的队伍啊!国家真兵强马壮,你爸爸要是看到这么多坦克可要高兴坏了!”母亲将所有带轮子的大家伙都误认为坦克。

大阅兵开始了

我握着她苍老的手:“我们替爸爸看了大阅兵,他知道国家强大了,武器装备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定开心。”

2025年9月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阅兵扬我国威,振我军威,向世界展示列强欺压我们的日子一去不返。中国人民永远屹立在东方。

只有国家兴盛,才有家庭团圆;只有国家强大,才有人民安居乐业。大阅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家族记忆的刻度尺,丈量着国家的进步,也记录着我们家岁月的流转。

电视机前的人虽已变化,但那份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却如同阅兵式上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一代代传承下去,永不消逝。

大阅兵落下帷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323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73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415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50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