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找虫子

虫子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感到比较害怕的小动物。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种地瓜,有一道程序就是要把野蛮生长的地瓜叶的藤翻过来。地瓜叶密密麻麻,是天然的遮凉处,住着非常多的小虫子,其中最让妈妈害怕的是蛇,所以每次劳作前都要用扁担从头敲到尾,让蛇自己爬走。但是妈妈是不管毛毛虫的,那时也没有戴手套干活这样的条件,每次看到绿油油的肥肥大大的毛毛虫,我就尖叫。毛毛虫又特别多,就一路尖叫着。

昨天和同事逛莲花山。同事女儿幼儿园刚好布置了一项找虫子的作业。这项作业真的挺好的,它把平时让我们害怕的东西一瞬间就变成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以前儿子女儿一见到虫子也跟当年的我一样大惊小怪。这次也很主动地帮忙找。可惜即使莲花山这样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深山老林,一路上也就找到了一群一群蚂蚁、两三只蝴蝶、一条蚯蚓、一只蜘蛛,还有一只不知名的黄色带壳的小虫子。真正用心找虫子的时候,才发现动物都被人类吓到不敢出来活动了。即使我们认为很保留原生态的地方,不要说松鼠、蛇等罕见的小动物,就是平时习以为常的七星瓢虫、蚂蚱、屎壳郎等找起来都是那样的难。

找东西确实是克服恐惧、近距离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在鼓山就经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小朋友拿着网和罐子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那样的认真,仿佛专心做学术一样。不仅实现了在户外强身健体的目的,更是结合了课本和生活,让学生既不成为书呆子,又不在大自然中迷失。

一直以来,为了让孩子多到户外,我都以距离、步数为衡量方式。孩子走了七八公里、走到狗子脑、徒步天宫山上下,我都感觉很骄傲。孩子在一步又一步中慢慢对户外排斥,觉得枯燥无聊又太累。今后不妨从量向质转变,何妨走走停停,多观察观察自然,多收集收集童趣。今天可能是找虫子,明天可能是收集树叶,后天又可能是寻找什么化石……大自然这么大、这么美,不应该只成为自己单一“征服”的对象,而是学会欣赏它、为之鼓舞、为之歌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