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特别羡慕那些写得一手好字的人。
读小学的时候,每次开学,发下来的课本中一定有一本是《写字》。也曾照着本子上的字“练”了那么几次,结果写出的字实在太丑;而且自己又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写都难看,最终,因承受不了那种落差感,索性一阵胡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的主要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人们比较在意的是能带来分数的“智”,而对于“德体美”三项,却不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上过几次“写字课”,教的是毛笔字。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到高三,有一次班级里发练字簿,是有凹槽的那种,可以把白纸铺在上面描。练字簿还不够分的,三个同学共享一本。当时闲得没事,就描了那么几页,然后再写字的时候,明显感觉自己写的字好像变好看了些。神奇!后来就经常描,但是进步不大,而且写出的字很没有精神,不是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而是线形的。
断断续续这么多年过去了,反反复复提笔练字好几次,最终都因为看不到什么效果而放弃。
练字这个事,讲究的是方法,如果方法不对,练的时间越长,就越误入歧途。
我曾经把白纸铺在字帖上描过,又在描了字的白纸上描过,后来看没有效果,又照着字帖临。临了一段时间,写得还是不行,控笔能力太差,就感觉笔在手里不听话,写出的字跟我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想想,挺绝望的,看朋友圈、抖音上,人家那一手好字写得,真是漂亮!怎么自己就是不行呢?想想初次开始练字已经是十几年前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有韧性,什么事都该干成了!然后就想,不行,不能认输,还是要耐住性子练,熟能生巧!
最近,照着一本字帖,把常用的一些字形临了一遍,进步甚微。但是在临字的时候,确实看到了熟能生巧的效果。而且发现,如果把偏旁部首写好了,字体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好看。
其实,汉字是由各种偏旁部首构成的,要练字,起码先把部首的笔法练好吧!可我之前并不是,之前太急躁了,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去练部首,而是直接照着字练。
照着字练也行,可我又不肯老老实实先把一个字练个几十上百遍,觉得那样太枯燥了,也太慢了。那么多字,这种练法,什么时候能练完?于是囫囵吞枣,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结果就是,手指对所有的笔画都没有形成肌肉记忆,对所有的笔画都是陌生的,写来写去,手指仍然不听使唤。
其实所谓的练字,终究是练手而已,当你对汉字的所有笔画进行了千百次的练习之后,手部肌肉就会形成运笔的肌肉记忆,这时候,只要写字,自有一种规范。
这种规范不是人的意志带来的,而是肌肉记忆带来的。就像没练字之前,会感觉手指怎么都不听话一样,当手指形成了肌肉记忆之后,写出的字也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