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工作生活相对清闲。为了让浮躁的心沉静,平淡的生活过得充实,空虚的精神世界不太茫然,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加入了梅林秋雨语诗社和国学经典宋词班,进入小令班开始宋词习作学习。
每个星期六八点新浪唱聊教室听课,星期四8点交作业。从翁笠对韵到宋词用典;从填词怎么立意,到如何练字创设意境,不知不觉已有二十一期了。诗词创作也由渔歌子、点绛唇、春光好、清平乐写到了卜算子、忆秦娥。初试牛刀自信满满地一挥而就,渐渐感觉得词不达意,难登大雅,而今都有些怕动笔写意了。时常懊悔年轻时读书太少,积累不多,腹无诗书难成文,有心无力怎成章?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四十年多前,我就读于乡村小学,那是个极度贫穷的年代,乡村教师科班出身的极少,都是临时聘请的读过一些书的村民,小学一年级启蒙的时候,学校唯一懂点拼音的老师探亲去了,我们的汉语拼音就没有老师教过,一直读到小学毕业我汉语拼音字母都不认识一个,更不用说能讲普通话了。虽说我也算是小学同学中的佼佼者,进入攸县一中读中学以后,发现自己和城区学生的差距很大。
初中三年,一中的师资很强,个人学识、各项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初中毕业后,奉父母要求考上攸县师范。师范的条件相对要好,高中的各门学科是必修课,音乐舞蹈,琴棋书画,八般武艺样样涉猎。学校有大大的图书室,藏书很多。一切闲暇时间都在阅览室读过。什么书都看读:外国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如今回顾,看的书多、杂,看得也快,纯粹的囫囵吞枣,储藏在大脑里的太少。以致心中常有写作的冲动,却有闷葫芦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遗憾。
从教三十年了,不断地积累着经验教训.对比两个不同的时代,脑海里常常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很不成熟。也许对当前的教育会有一些裨益。
一,小学阶段开设阅读课,练就语文童子功。
童子功,是指童年时练好的扎实基本功。学武之人,童年时要练好站桩之功,要扎好马步。腿站在地上要像长在地上一样,所谓“手是两扇门,全靠腿生根”。学舞之人呢?要练好跳舞的基本功,像芭蕾舞的分腿跳、凌空越、旋转等基本功都要在童年时练就。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长效性。在童年练就,终身受益。
二是基础性。只有练好童子功,你将来在这个行业中才能走得远,才有可能成为大家。
三是时效性,不可弥补性。童子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过了童年期,到少年青年期再补就不可能了,或者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要高度重视。
1. 抓住孩子“黄金记忆”时机,多读书。
“新课标”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了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今后改革语文教学现状指明了方向,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效果却最差。
专家任继愈主张读经,南怀瑾编了一本书。他们认为:读一年古文就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水平;读两年古文就相当于大学的水平;读三年古文就相当于大学中文系的阅读水平。这段话应该引起一线启蒙语文教师的重视。
孩子识字的最好年龄段是3—5岁,父母和幼儿园要把早期教育抓好。 7—15岁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季节。这时候记忆力非常好,而理解力稍差,二者相互消长。这个年龄段就应让他们记忆一些终身受用的东西,不要管他懂多少。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专门的自主阅读,
读什么? 六岁以前亲子共读:以绘本为主;六到八岁自我阅读习惯养成期,以绘本、桥梁书为主。九岁以上:以文字为主的少年小说、童话或生活故事。最后过渡到读传统文化的精品. 传统文化的精品,是酒,应该多读。 如孔、孟、老、庄四大哲人以及鲁迅、冰心、朱自清等人的作品。
2.抓住孩子“黄金记忆”时机,多背诵。
经典的文章要背诵,涵泳的功夫能丢。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多次谈到背诵的重要性:“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这样表述:无一例外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辜鸣铭背下37部《莎士比亚》、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过去的成功经验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启示,我们要把自己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精华传承。
我们是自然之子,人的成长也如四季转换。13岁前如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在学习的春天是记忆的季节,是积累的季节。这几百篇经典诗文背在肚子里了,积累了,慢慢消化了,语感就有了,词汇就丰富了,就懂得文章的气韵结构了,慢慢的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二,精英教师培养精英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的专业是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直觉是:“我的专业是语文、数学、物理、地理、计算机、音乐……”,但是专家认为:专业形成于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以及通过教育和训练而接受的特定规范,从事特定的工作,并享有对所从事工作的绝对权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成长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理论到实践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作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专门做才可以培养精英学生?
第一个就是真正做到学习无限,更新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渗透和体现。教育理念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从关注知识到人,从传授知识到润泽生命,不同的文化境遇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身处不同文化中的教师对教育就可能有着迥异理解,一个教师对教育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把这种理解带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构成一种特殊的教育面貌。过去很多教师把教育理解为阶段性的,因而在教育中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认为多给孩子知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一个教师把教育看成是全人生的,把未来社会理解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那么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就将重于知识学习而成为教育的主题。爱因斯坦甚至认为一个人在20岁以前接受的教育都应当是一种感情教育。因而,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是任何教育实际得以发生的内在根据。 又比如,过去我们习惯于把课程看作是基于一定的学科领域,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实施具体的教学意图的一个过程。但是,现在人们更多地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因此课程具有多种模式,它既可以是阶段性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即便如此,也开始强调学生自己从学习中获得体会构成经历;也可以是一种“登山型”的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总之,如果教师对教育、德育、课程都有一个健康的理念,在今天来说是“专业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教师生命的历程就是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的历程
第二个是学有专长,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学识能力应该是多元的。
1知识层次:是按照知识的门类来分,它包括学科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各种作为教育背景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关于知识层次早已达成共识。
2智慧层次:每位教师要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智慧。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适合教师和学生不同组合的方法。教学没有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情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体现了每位教师智慧和所形成的专长。记得中学时的教地理的徐敬业老师擅长板图和板画,他能够随手画板图和板画,一笔画出中国轮廓,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景观,简笔画画得出神入化,上课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得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好评与喜爱,以至于终身难忘。没“专长”的教师注定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一个平庸的教师是无法真正地打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他教育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做个有自己“专长”的教师,这是任何教师都应该制定的长远计划。我们已经选择了教育,有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就要执着的追求下去,通过打造“专长”来提升自己,虚心反思,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平平淡淡的教学生活中寻找教育的真谛,用自己充满个性的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社会,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认可的智慧教师!
3创造层次:教师的日常教学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自主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等。教师的体现在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但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创造思维的求实性,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不顾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否则教学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教育是创造而不是复制,教师的影响力会伴随学生的终身,所以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让用我们生命的绿色,给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专业净化我们的心灵,用智慧修正我们的行为,用理想碰撞理想,用智慧张启智慧,用激情澎湃激情,用精神锻造精神,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学出意义,学有思想,学得高兴!成为效力社会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