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小节的阅读,我知道了我们经常说的“心理舒适区”是什么。作者通过解释什么是“心理舒适区”也说明了上一小节提到的,想创造新经验为什么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部分,讲心理舒适区是一种心理机制。它不是简单的代表舒适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能真正的走出心理舒适区。
应对方式又是什么呢?是指我们处理生活中困难事情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两层含义。第一种行为上的应对方式;第二层,内心情绪上的应对方式。
看到这儿,我自己有些感触。我做财务工作,年底工作比较忙碌。行为上,我是积极主动的,没有拖延的赶工作;心理上却因为忙碌,压力大,会急躁,表现的很没有耐心。也许我潜意识里想用急躁的情绪发泄压力,但当我理智的分析时,知道这样并不对,不能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让别人不舒服。
第二部分作者告诉我们,为什么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欲罢不能,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安全感的来源。书上说,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走出心理舒适区意味着我们放下了以前用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寻找方式,这会让我们失去控制感,所以感性的大象很难忍受,会带我们回到熟悉的应对方式上,这就给行为的改变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是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现在的生活。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吵闹的,互相指责的家庭里面,虽然他不幸福,但他的应对方式是适应这种生活的,所以当他自己组建一个家庭时,他不自觉的会重复吵闹/指责,因为这样的环境是他熟悉的,他觉得安全的。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我们要慢慢的去摆脱它对我们的控制,这才是我们改变的开始。现在当工作很多,觉得累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停一下,放松一会儿,而不是一味的赶工作,把压力压到需要向别人发泄。这样既可以排解我的压力,也不会让我因为对别人态度不好而自责。这应该就是一种新的好的经验,它慢慢的会代替我之前的旧经验,帮助我完成小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