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的,是你走过的路与读过的书。—题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仅仅只理解字面意思,许是自相矛盾,如何好而又是坏,如何明明是希望,却又陡然成失望。大抵是有这些错乱的思潮的。倘若有幸了解,便可从中读出两座城,甚至于是时代的呼嚎,也可从心中喷涌而出,即便这之间隔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即使读者与作者差了不止一个世纪,即使这是两个语言不通的人。但,只因读了它,作者的万千思绪读者都可知晓一二。故而我想,文如姝人,亦需细品其美好。读过的书,方能领略其异彩。谁能否认读书的重要性呢?
有一种行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的方式。张骞的这一路行的意义重大。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郑和的路行的也同样意义重大。在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个年头里,郑和率领众将七次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期间历经多少磨难与困苦,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郑和多次下西洋,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他这一走,不仅是作为和平使者,更是提高了国家的威望和国家的地位。如此之路,不胜枚举。谁又能否定行路的重要性呢?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许是社会背景所迫,为吃一口酒只得狡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引得众人哄笑。许是思维的固化,竟抓着一个孩子教他“茴”字有几种写法,也可见他将书读死所显现的迂腐的性子。他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只是读了一些书,悲戚戚地成为一个让人讥笑的对象。即使是虚构也是反应的一种现实状况,这也足够令人叹息悲怀。似乎只读书不行路并不美好。
“xx到此一游”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甚至在国外也可以看到。路诚然是遍广世间,然其自身却可见一斑。就算是在朋友圈里与异好河山都曾合影,不过是病态的炫耀罢了。行过了那么多路,你心中是否因这奇异美景有过一层涟漪?就如在十里桃林遇见倾心男子折枝予你,你是会摆出扭捏姿态矫揉造作地收下,还是羞涩且娇羞的说“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若你是前者,可能会惹人厌吧。毕竟毫无美感,干涩苍白。若你曾迷醉于书,成为后者,岂不应了这良辰美景?也许会就此成为一段佳话。由此观之,似乎只行路不读书也并不美好。
一个女子看到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仿佛感受到了前世的乡愁。毅然踏上了沙漠之路。若她只是在家中学女红,并一直秉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又如何去感受那神秘沙漠的奇美。虽是女儿身,却也是满腹才情。曾获张其昀先生特许,进入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深造。在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地方后,终于决定在1973年定居于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一股流浪文学席卷而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撒哈拉”每每看到这句话,那个在贫瘠沙漠之中亦能活出美好的女子便跃然浮现。她行的路是读过的书,她读的书亦是她行的路。“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向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贾平凹这样评价这位奇女子。至于陈平为何要将笔名写成三毛,她自己这样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如此玩笑的笔名,却被这自谦极为巧妙化解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智慧。诚然她的一生并不那么长,但他的父亲给出了这样一句话“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这个女子,携着笔趁着才情,潇洒上路。
领略文章里的世界,细品世界里的文章。不过是应了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想,若让它通俗易懂些。也便是一句“路,就是书”罢了。
— 别久不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