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看了学习动力的内容。最近看到很多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主性不强,自身也特别想知道和了解背后的原因,并学以致用。今天看了以后,发现目前大部分这个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动机都还在外部动机、近景动机、低级动机和附属内驱力。并非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例如,得到奖励、避免惩罚或者家长念叨,取悦老师。
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获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从学校情境的三种内驱力来看,这段时间接触的初一孩子大多属于附属内驱力。昨天的几位家长都提到,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还是能自主完成,因为怕老师批评。除此之外,没有阅读习惯。好几位孩子提到自己的期待是“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这还算是非常好的回答了。大多孩子都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是机械地学习,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出现厌恶学习,逃避学习。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不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要干啥。感觉都是为父母在学。这也是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吧。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习需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