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今日解字——鬼(guǐ)


古人认为人死了以后还有魂,得道之人往往死后升天,成为神,或成为仙;大部分凡人死了以后归回地下,叫做鬼。“鬼者归也”,即回归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关于“鬼”,千百年来在中国有很多说法来形容它,但人们谁也没见过,大家见到的都是人死了以后留下的骷髅。人死了,尸体的肉、脏腑都腐烂掉,光剩下骨头。骷骨的特点就是一个骷髅头,两个眼窝都是大窟窿,鼻子和嘴也是两个大窟窿,下面是骨头架子,古人就根据一具死人的骨头架子造了“鬼”字,一个顶着大骷髅头的人。
甲骨文画了一个大头鬼跪坐的人形,这就是古文的“鬼”。在金文当中,有时在左边加了表示敬神的供桌“示shí”,表示给它上供,烧纸等。小篆则根据甲骨文的形象把上面的头部突出,体现了古人对鬼的认识。
鬼还要投生,头不能变成个封闭的“田”字,于是在头部有一个尖,下面仍旧是一个“人”字。其右下角一个“厶”,表示鬼在白天是看不见的,比较隐私的。隶变的时候,头部依旧突出大和窟窿,下面是个“人”字,“厶”变成一个小圈,写成圆圈使意义更加灵活,可以理解为再次投生。楷体字是根据隶书和小篆楷化而成的,上面在头上加了一撇,表示头顶的尖,下面是个人字,右下角的“厶”字非常清晰,这就是楷书的“鬼”。
《汉字文化品说》例说之九:释“蜀”、“蚕”。

蜀
我国的饲蚕业源远流长。小小的蚕虫吐出细细的蚕丝,细细的蚕丝织出飘飘的丝绸,飘飘的丝绸连成长长的丝绸之路……,蚕虫对我国物质文明的贡献真可谓大矣哉!首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这个蜀字。
先看蜀字的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作一个睁大眼睛的人躬身看虫(蚕)的形状。其中甲骨文里面的大睛眼是竖起来的,人低头时目如侧竖,这个目字表达得十分逼真精采。看虫之人手臂前伸,如有抚摸蚕虫之意。金文为使字形成方块整齐而将竖目横放。篆、楷之字形大致继承金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蜀字上头的罒绝对不是四,也绝对不是网,而是目字的横放。蜀字中的那一撇就是看蚕人前伸的手臂,那横折弯钩就是看蚕人躬下的身子。蜀字的本义就是饲蚕。远古时代,有一个叫蜀的民族在今四川西部建立了一个方国,名称就叫蜀。以蜀为民族之名和国名,正是标榜此族此国饲蚕业之发达,甚至此族此国的开基首领就叫蚕丛!李白《蜀道难》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前蜀冯鉴《续事始》引《仙传拾遗》说:“蜀王之先名蚕丛,蚕丛氏自立蜀王,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头,每岁之首,出金头蚕,以给民一蚕,民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即归蚕于王。巡境内,所止之处,民则成市。”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蚕丛创立了蜀国。蚕丛是饲蚕能手,也是培育优质蚕种的育种专家。蚕丛培育出来的优良蚕种叫金蚕。每年年初,蚕丛都要将自己培育出来的成千上万的金蚕种分送给蜀国的臣民。蜀国的臣民利用金蚕种繁孳出新的幼蚕以后,便将金蚕种归还给蚕丛。蚕丛巡行蜀国时,许许多多的臣民都来追随他,向他领取金蚕种,向他学习饲蚕技术,以至蚕丛居住的地方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又据《寰宇记》说:“成都圣寿寺有青衣神,即蚕丛氏也。相传蚕丛氏教人养蚕,时家给一蚕。”宋代黄休复《茆亭客话》也说:“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有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 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今四川省的省会叫成都市。为什么叫“成都市”呢?我大胆臆断:“成都市”称谓之来源,即来源于“所止之处,民则成市”和“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成市”就是“成都”。蜀地饲蚕业的发达直接催生出蜀锦的灿烂,所以成都市古称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而四川省也因远古时代的蚕丛首建蜀国而简称为蜀。四川省简称为蜀,应当是四川人的骄傲!如今,当我们赞叹于蜀锦的精妙绝伦时,当我们称颂于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时,请不要忘了远古时代那位“家给一蚕”的老祖宗蚕丛氏!
蚕
蚕字的甲骨文是一条蚕虫的象形。小篆写作蠶,虫表意,朁表声。为什么用两个虫字表意呢?两个虫表示蚕虫之多。汉字的构字有一条规律:在同一个字中,某一偏旁每重用一次意思就加强一次,最多重用五次,加强到极点。例如“又”是手的象形,本义是手,一字当中重用“又”的字例则有:双、桑、缀、掇。楷书繁体继承小篆仍写作蠶。这个蠶字笔画太多,难写难识,老百姓就另行创造出一个字,写作蚕,文字学家称其为古俗体字。这个蚕字创造得太好了!好在哪里呢?其一:蚕字由天、虫二字构成,表示蚕是从天上来到人间、造福于人间的神虫。表达出人们对蚕的敬畏之情。蚕,让人们穿上漂亮的丝绸衣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它自己,则丝尽 即死,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所以老百姓对蚕神之敬之,从而创造出这个蚕字。其二:蚕字笔简意明,易写易识。方今以蚕字为蠶的简化字,是简得很好的。蚕既为“天虫”,则必具天性,非一般之群虫可比,所以,饲蚕不易,饲蚕辛苦,蚕禁亦多。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说:“蚕,不可以受油镬之气,不可以受煤气,不可以焚香。”明朝谢肇制《西吴枝乘》说:“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及里闬往来吊庆皆罢不行,谓之蚕禁。”
“春蚕到死丝方尽。”向伟大的蚕虫致敬!
(广西师大漓江学院周瑞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