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隐士两个字,一股闲适、飘逸之气就自然而来,让人向往。那么何为隐士呢?这很难给出答案,但是总会有人想到,“采菊南山下,悠然见南山”,又或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这样诗句吧。可是又有俗语曾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何也?《南史•隐逸》亦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其实小子看来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追求,如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著名的终南山隐士则可以称作假隐士,其社会角色可以称为官迷、财迷、名誉迷。安贫乐道的淡然性格、高洁人格,就是真隐之士的最重要的特征。例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在穷困潦倒时,就言:“先师有立训,忧道不忧贫”,可见隐士或许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便有了做人的骨头。所以小子就聊狂的引用一句话概括我心目的真正的隐士,“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那么真隐之士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应该存在,因为我发现一群人很符合真隐之士的气质,他们被称作统计人。统计人面临的诱惑少,有一个纯洁的工作环境,他们总是集中精力专注统计事业上,以比较宽容的想法去看待其他事物,看淡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减少注意力,符合于淡然的性格。统计人有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抱负,不流俗于消极避世,又不屑于曲意逢迎。统计人就是这样活的真实,追求真实,了解社会现实,胸中自有丘壑,我想这就是真隐之士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的生活态度。
真隐之士当然要有真隐之为。在我心中,统计工作已成为一种高尚的工作,是赋予给充满爱心的统计人的一种使命,是一所锻炼人的学校。统计人身劳而心安,利少而义多,统计人的这条路,势必要在埋首专研中尝尽辛苦,在潜心修为间历经磨砺,而后,方能在默默奉献里品味幸福。作为年轻的统计人,要发扬这股“隐士之风”,怀有淡泊名利的心境,秉持真实信用的品质,追求运筹帷幄的能力,激扬默默奉献的情怀,用全部的激情去热爱统计事业,在这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够铸就辉煌,用统计调查人独特的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默默地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