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里有一个集市,这集市不大,从街头到街尾也才几百米的样子,石板铺成的街道,两边并排着一栋栋历经岁月的木楼,看着古老又沧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集市上突然来了一个流浪的乞丐,蓬头垢面,拖着一双露着脚趾的黄胶鞋,穿着一件黑的发亮的军大衣,操着一口浓重的外乡口音。
乞丐告诉大家,可以叫他小五,小五除了自己小名,别的什么都没说,没说自己姓什么,也没说自己是哪儿人,别人问,小五也不答。
村里有人见多识广,听那口音,猜测这小五是陕西人。
后来,小五就留在村里了,白天看街上谁的店铺有活,就主动上去搭个手,讨口饭吃,晚上就在集市不远的土地庙席地休息。
集市虽然不大,却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一个集市,要买东西,都得到这集市,小五爱守在街头,看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会跟上,到主人家干点杂活、累活,就在那吃两顿大餐。
农村人,朴实好客,也没人会嫌弃,反而好吃好喝的招待,让小五饱餐一天。
几年相处,虽然小五话不多,可大家觉得他不像贫苦人家。
平日里,小五没事就会躺在街口的石板上,翘着二郎腿懒散的晒着太阳,嘴里哼着别人听不懂的曲子。
有人问小五一天天唱的什么,小五嘿嘿一笑,就是不说。
有一年,村里有户人家办酒席,为了热闹,就请了几个戏子到家里唱戏,增添乐趣。
小五依旧是不请自来,晚饭的酒桌上,一群人推杯换盏,小五似乎也喝多了,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变得唠唠叨叨,拉着一桌的人聊了起来。
小五说,在陕西的一个县城里,有户人家姓陶,这陶家是做布料生意的,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在当地也算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
这陶家老爷先前四个女儿,两个过早夭折,两个嫁了出去,在四十多才又生了个儿子,算是老来得子,这儿子名叫陶林。
那时,陕西匪患蜂起,猖獗一时,有一次陶老爷子外出进货,碰到一伙心狠手辣的窜匪,不仅劫了财,还将人打成重伤,陶老爷子被送回家时已经奄奄一息,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陶老夫人因伤心欲绝,伤了身子,也一病在床。
这时,有人觉得陶家晦气,建议陶林娶亲冲喜,把家里霉运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