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阅读,偏爱文字,偏爱文学世界里摸不到头脑的各色人物和广阔世界
偏爱写信,偏爱读诗,偏爱寻找整整齐齐的林荫街道
偏爱温暖的日色,偏爱铺满阳光的午后,偏爱在黄昏的余晖和余韵中发呆
偏爱到底是一种自我意识,还是无意识呢?那些突然而来的偏爱,都带着不想忘怀的过去吧!
叛逆而不知轻重的高中时代,阅读是我唯一的解药,文字是我最可靠的陪伴,在那一个个没有我的世界里,却遇到了细细碎碎的发现了的和没有发现的自己。那时候,第二天的昂首提胸不是来自于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不是来自于早上的花开和鸟鸣,而是昨晚躺在上铺感动着看完了的书。最最盼望的日子不是周六放学回家,而是报刊亭每月准时到来的杂志。渐渐的,渐渐的,它们照亮着我的世界,成为了我的偏爱,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这些年复古风的流行,让我很是欢喜。我一直有一件很想实现的事情,就是写信,然而随着岁月轻狂一过,发现早已很少有人写信了。小时候,妈妈给远方的亲人写信,绝不是雪白的信纸,是带着一些黄色的信纸,上面是红色的横线,妈妈字写得很秀气。小学都会教写信的格式,我早已烂熟于心,那是妈妈教会我的。后来,妈妈已经不用再写信了,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信友,回想互相通信的年代,带着写信的激动心情,我很想找回那时候写信用的纸,却怎么也没有找到。
说起复古,诗歌也是那些过去年代里的重要组成吧!好像大家年轻的时候都在写诗,信纸摊开,一首毫无技巧的情诗传递着时间的漫长和思念的重量。诗歌是属于青年人的,我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不写诗,好多可爱的文人都说过这样的话,正好,我不谋而合。一天下午我坐在老街的一家小书屋里,偶遇了一本淡绿色的诗集,是一个大学生写的,那一天的时间是溜走的,我毫无察觉,从此,再没有放下过诗。诗太美好,诗太纯粹,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情愫,像极了向往的挚友,念念不忘的爱人。
林荫道的这段回忆追溯起来更加不可思议。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我终于起床去了在地图上发现的新书店。两站公交加两公里的步行,我没有要放弃的意思。幸好南京的马路旁长满了高高的梧桐,走着,走着,明显可以感受到阳光下和树荫下的温差。突然在前方看到一个躺在树荫下午睡的阿姨,地上铺着尼龙袋,睡得十分舒适和安逸,甚至希望可以在此刻吹一些小风,飞起几片落叶,旁边停着她的小三轮。那一刻,我眼中的林荫道,从此带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日色和阳光就好像没有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过,它们一直都在,有太多想印在脑子里的时刻,一下子涌现出来,那是源于家乡的景色。日色是瞬息万变的,太多时候不想移开目光。坐在教学楼里,夏天窗口的位置,每天的日出和日落都占据着我的早自习和晚自习,那是小镇与乡下的美好,天空高远而辽阔,日色绵长而静谧。对于我来说,阳光是最最无法离开的像呼吸一样的存在,初到一个地方,观察到一天阳光的走向,会带给我极大的安全感。很多无法述说的言语和难以开口的感情,我都慢慢得吐露给了阳光,或者阳光下的纸张和笔端。阳光所给予我的力量是无限积极的。
很多偏爱追究起来都是有迹可循的,有些偏爱已经融入到了身体中,难以分离。
我想:偏爱,是一种无意识的开始,慢慢靠拢;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偏爱,知道难以放下;又渐渐转化成了无意识。
就像生活走着,走着,明明大家没有很大的不一样,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拽着大家走向不一样未来,这是很难战胜的力量。
我偏爱躲在角落里的人,我偏爱带着悲伤气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