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浮躁,心里有些失落,再加上每天盯着手机屏幕打字,眼睛又涩又痒,真是身心疲惫啊。原因是我对自己有些失望:到现在我的简书上已经发表了74篇文字,将近12万字,获得84个喜欢,13个粉丝。这就意味着平均一万字一个粉丝哈。知乎主页上有将近700个浏览,3个点赞,5个关注。知乎上没有发布我之前写的小说《往事不如风》,所以文字没有简书上多,大概有将近10万字。
2016年1月25号,我在我的公众号发表第一篇文章《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圆满》,前三天已经有超过100个浏览量,有了5个粉丝。这个好的征兆给了我希望,鼓励我每天按时发一篇文章。我那时候发的文章几乎都是从壹心理挑选出来的,后来在发的文章能被识别出是转自壹心理,我就没继续发了。因为我希望我的公众号的文章看起来像是原创。
2016年7月份开始写文字,当时报了个成长班,老师要求每天要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并且每周要发给老师。我是我们班里每天都写感悟的人,也被老师夸文笔好。我从老师那里获取了能量,加上我上学的时候热爱文学,又经常写日记,2011年还写了篇小说发表在天涯上,现在又在简书和起点文学发表。对,就是那部《往事不如风》。
我开始的时候是在壹心理上发表文章,发表了几篇,浏览量不太高。在壹心理发布文章的时候,也在知乎上发布,想看看哪个浏览量更高一些。虽然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浏览量也不高,但偶尔会有一两个关注,这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壹心理上发布了几篇就不发布了,主要是觉得心理类的文章范围太窄了,而且我又不擅长。然后就只在知乎上发布。后来担心要是知乎哪天不存在了,我那些文字该怎么办啊!我觉得应该做的备份还是必要的,于是就找到了简书,因为网上有人说知乎跟简书是最大的写作平台。2017年2月8号,我开始把之前在知乎上发布的文字都备份到简书上。慢慢地发现简书上单篇文字的浏览量是看得见的,这点是我认为比知乎好的地方。后来我写的文字就先在简书上发布,然后在知乎上备份。
2017年的年计划中是有码字这一项的,当初的计划是这样的:每周写2篇文字,一年写100篇。现在看来我已经超过预期了,年后几乎每天至少一篇。最多的时候,一天写4篇。我不是一天写几篇发几篇,每天只发一篇,其他的文字留着备用,免得哪天没有写文字的时候,也可以保证每天发一篇。所以大家看到的文字,有的说不定是我两周或一个月之前写的。
从我2017年2月7号在简书上发布第一篇文字到现在,有3篇文字被推荐到首页,分别是《在北京,是挤地铁上班还是步行》,《我家的桂花树》,《我家门前的树之楝树》。当第一篇《在北京,是挤地铁上班还是步行》被推荐到首页的时候,我很激动,赶快在首页找这篇文字,但没找到,它淹没在茫茫的首页文字海中。我至今还不清楚,被推荐到首先的文字的排序规则是什么,好像不是按发布的时间,也不是收录的时间。其他通过投稿被收录的文字的规则我也不清楚,常常也找不到被收录的自己的文字。其实上首页也没有大家在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可以获得很大的浏览量跟关注。我那3篇上首页的文字,除了《在北京,是挤地铁上班还是步行》浏览量有几十个外,其他两篇的浏览量至今都是20个左右。大概其他两篇的主题是写树的,大家对这个不感兴趣。
我当初写文字只是为自己的文字找一个记录的地方,免得突然哪天电脑坏掉了,我在其他地方还能找到备份。我不需要关注别人的态度,我只为自己表达。渐渐地,我开始在意浏览量,开始在意粉丝,在意大家的评论。每发一篇文章后,就时不时地想看看有没有被专题收录,浏览量有没有增加,有没有新的评论和喜欢。我觉得我不是在为自己写作,我开始变得有些浮躁。当没有人看我的文字,没有人对我的文字进行评论,关注的时候,我就有些失落。
今天看了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有个电台节目就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陈末和幺鸡去稻城的时候,小荣替班,她娓娓地跟听众讲她和陈末的故事,很沉静的样子。我突然觉得那像极了写文字,需要一颗沉静的心来表达自己,来跟读者娓娓道来,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真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