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为教学服务就成为了必修课题。今年,我们林校长建议我们利用暑假一起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改变思维,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做到高品质的学习。
这个星期来,我们一边聆听陈雷老师的线上音频共读课程,一边阅读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一个星期的阅读,我略有所悟。
台湾的王绪溢博士从独特的角度去思考学与教的新理念,并给我们带来实操性强的操作指南,让老师们改变长久以来习惯的教学方法,转换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王教授总结出的一套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真真是精辟。短短十二个字,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它要求老师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超高的操控信息技术的能力,深度地解析教材,对学生有更深入到了解,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随机应变能力强等。
那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最常用的是“先学后教”。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学习、探索,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总结交流。而我们语文课,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充分地去自学、去思考每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并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接着学生自己尝试小结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汇报总结,再迁移运用。这样,所有学生就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在探究中学习,每个孩子都能在观察中有发现,在思考中有所得!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针对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缺乏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搜,对小兴安岭增加了解。教学的重难点是感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需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自学要求:抓住关键词,说说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帮助补充。老师通过反馈器了解学生的难点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的特点,准确使用动词,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写。这期间,可以随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通过朗读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这就弥补了课堂时间无法全员展示朗读的不足。再运用结论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帮助学生迁移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也存有困惑:利用反馈器的方法是很好,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怎样使用才能让他们更有效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呢?希望在后面的学习和探讨中得到解答。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老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让课堂慢慢变成“生本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