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总听老人讲,古人有云女子筷子拿的远,会嫁的远。总觉的这些古人没事总乱云,没有一丝科学依据。后来听老爸解释说女孩筷子拿得远,表示从小就喜欢夹远处的菜,而且,拿得那么靠后面,手一定有力气,这种个性和力量,能够让她高飞,眼界宽了,更向往远方。解释虽然牵强,但也有些许道理。
距跟父母上一次通电话时隔一个月了,随着二胎的降临,跟父母的通话两次间的间隔总是不断加长,虽是挂念的很,但每次下完班,吃饭料理完基本家务,再安顿好两个小孩,已是好几点,怕父母睡着了,也就不了了之了,有时候时间还早,但是太疲惫或者情绪不对,只想静静的窝着,也就不想打了,总之不打电话的理由千千万万,对,我就是一个远嫁的女子。
还记得嫁之前,父母有过万般劝阻,大多的苦口婆心我已不记得,只有一句记忆犹新,她说,你从小爱哭,受不得一丝委屈,你若远嫁,父母亲朋不在你身边,受了委屈你该找谁??当时只是觉得这思想太过笼统,成年的世界难道不该自己承载喜怒哀乐吗?难道还像幼稚园那样,被人欺负了,动不动就请家长吗?何曾想过,随时有人撑腰是天大的幸福。
家里小妹倒是在本县城找了个如意郎君嫁了,如今小孩婆婆妈妈一起带,婆婆没空,就寄放在妈妈家里,妈妈没空,就把小孩拎回婆家,小朋友一边享受着奶奶的呵护,一边享受外婆的疼爱,要是不开心了就随时回娘家呆个几天,妈妈要是有个病痛,她也是随叫随到。不像我家小朋友,外婆像是比较陌生的存在,小的时候,问他外婆在哪里,他会自然而然说在平板里(平常用平板视频),小的时候婆婆没空带,小朋友我永远是走一步拎一步。一个人带娃的烦闷估计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在出嫁的前一周,父母夜不能寐,半夜起床有时看见他们还在客厅喝茶,老爸说,一想到我要嫁人了,他根本没有办法入睡,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当时爱情的光环还在我头顶罩着,我说嫁人无非就是我从我们家搬到他们家住,随时回来,更何况我就几个小时的车程,根本算不上远,劝他们不需要太难过,老爸,只是笑笑不说话。
出嫁的当天,父母失了态,老爸老妈哭的泣不成声,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上来,告诉我以后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要保重。我虽是伤感,但也莫名其妙,三天过后,不是还要回门吗,深觉老爸说的太过严重了。
小两口第一次吵架,打电话向父母哭诉,老爸那边安慰说尽了老公的好话,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给老公叫他多加包容我这个被宠坏的女娃,老妈说,老爸整晚都没合眼。
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娘家呆了三个月,这是出嫁后在娘家呆的最长的一次,爸妈对大宝是倍加呵护,大宝吃喝拉撒玩全权负责,每天都是喜笑颜开,每天出门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娘俩,今天要准备什么菜。大宝十个月了,需要重新上岗了,不得不回婆家了,在动车站,父母再次哭成泪人,老爸说下次再见,估计大宝都会走路了,估计也不认识他了,眼神落寞,抱着大宝走过安检口,大宝还不断回头,我眼泪夺眶而出,第一次明白离别的沉重。
大宝一岁多的时候回去,大宝认生的厉害,抱一下大宝都要连哄带骗,爸妈眼中溢满的失落,无处可藏!逢年过节,都会满怀期望的问句,你什么时候回来?
自二宝出生以来,回趟娘家,像搬家一样。上一次回娘家,老妈无奈的对我说,你下次没事还是不要来回折腾了,谁不知道她是担心自家的女儿,小孩路途的奔波,外加来回路费的开销,精神跟经济上都要负担。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家子女的陪伴。
不知道有多少远嫁的女子曾跟我一样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会常回家看看,曾跟我一样天真的以为,如今交通四通八达,回趟家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对父母的承诺变得摇摇欲坠,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甸甸的亲情被锁在心里变的只有电话里的嘘寒问暖,无法再参与各自的日常。
好女子,不远嫁!,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