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次寒暑假回老家探望父母,这是工作后每年坚持做的,也是本职业唯一令人羡慕的一点。自从父母迁住到株洲来,交通便利,我便回来得更勤一点,虽有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同小侄女挤睡一床是正常的。
说起小侄女欣欣,她的学名还是我起的。其实父亲很有学问,07年那年,全家人好不容易盼来这个小生命的出生,父母非让我这个所谓有学问的人起名,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网里网外查找,最后提供了三五个备选,“欣悦”便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名字,其意一目了然一一“欣慰喜悦”。从此,她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全家掌中宝,弟弟,弟媳几乎不用照管孩子,父母从白天到黑夜,从吃喝拉撒到孩子的衣服购买全包了,我深深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毕竟只有一个弟弟,排行最小,而且身体又不好,欣欣的出生就如同弟弟当年的出生一样,是那么的让全家人渴望,来之不易,倍加珍惜。
母亲虽是家里的老小,可自与父亲结婚后,屋里屋外操持,早已成为一把好手,我们兄妹五人全靠父母一手拉扯大,如今,照看一个小侄女,再操持家务,对她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轻而易举。再加上我、大妹、小妹的负担也越来越轻,对家里多少帮衬一点,小日子过得亦是舒坦幸福,欣欣很快长到了五六岁。父母是有见识的人,自然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给欣欣最好的教育环境,肯定选择大中城市而非老家小县城,父母带着小侄女投奔株洲的大妹妹。
突然的某一天,母亲晕倒在妹妹家里,此后,母亲间歇性晕倒多次,查出病因,母亲也并不放在心上,直到病情复发,半边瘫痪,她才清楚这一生,从此将依赖拐杖和他人的照顾,家中的顶梁柱塌了,人人性情大变,易喜易怒,小侄女夹杂在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深受其影响。因母亲的坚持,一家人返回小县城居住,小侄女也就在这样的窘境下进入了小学一年级。
如何培养小侄女?仍然是我们家庭每次聚会讨论的焦点。是远去广东还是就近湖南?能在哪读?各种社会性外界因素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掌控的,最后选定跟随大妹就读株洲。接下来父母老家卖房,株洲买房,转学天元小学,大妹劳累奔波,一一办理妥贴。从此,教育重任全落在大妹的肩上。
一个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生活好习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两年间,大妹早接送,晚陪读,如同自己女儿一样,费尽心力。好在17年冬季,尚格小学终于落成招生了,小侄女也就近转进该校,与父母住处仅一条马路之隔,省去大妹接送之劳苦。在大妹的细心辅导下,小侄女的最差学科数学终于从五十几分上升到八十多分,英语也能拿九十多分了。特别是她对亲戚朋友的态度从排斥到接纳,从对自己物品的独自占有到与人分享,从刚强霸道到讲道理懂退让的性格变化,可谓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小侄女还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追明星、赶时尚,有创新思想,特别能歌善舞,她能根据音乐自编自导,随心舞出节奏动感的爵士舞,独创SHAKElT等,儿童般天真烂漫,生动活泼。然而,母亲经年累月形成的管家务,爱操持,常唠叨的习惯,加上生病后性格的喜怒不定常引发小侄女脾气暴躁,性情骤变,孩子在压抑与操控下的成长,呈现出双重性格,这令人担忧。好在有大妹每天的陪读与引导,寒暑期我们的点拨,成长的方向总算八九不离十,偏差不大。
小侄女小我差不多四十岁,她是骄纵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在现代家庭依稀可见,弟弟作为家庭唯一男孩,小侄女是弟唯一之女,这骄纵是自然形成的,也是难以避免的。小侄女作为独生子女,她是孤独的。自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有童伴,在十几双家人众目暌暌的注视下成长,失去自由空间,她想追求独立,追求自主,一只被她几乎捏烂的小兔子玩具跟随她下广东,上北京,走亲戚串朋友。小侄女作为儿子辈份中的老小,她是幸福的,承蒙父辈们的照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她所享受的物质条件是优越的。作为读了四年书的小侄女来说,知识的积累,心智的成熟,对家人的包容,生病时的楚楚可怜,对亲人的依恋都让人更喜欢她,更珍惜她,也更期盼她的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