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临淮,本意是靠近淮河。而实际上连淮河的影子也看不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想究其原因,只好向时间老人要答案了。时间是最大的英雄。它能让桑田变沧海,也可以让沧海变桑田。
据史料记载,四洲城的重镇——临淮。南面临近淮水,西面临近汴河,是个“水陆会都”的地方。为漕运户枢。《四州志》记载,四洲城北方头枕清口,南方脚蹬滂梁,东方与扬州相连,西面与宿寿相通。此地为江淮要冲,东南门户。并说这个四洲城:“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四洲辖区的重镇——临淮,必然会成为繁华之地。
临淮,地处汴河下游,水面宽阔,水深流缓,便于行舟。辖区内,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有人工运河把汴河与淮河相连,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水旱交通的便利,临淮成了南来丝绸瓷器茶叶稻米水果,北方马匹肉类、皮草等货物的集散地。
想当年,临淮古镇,老山条石铺就的整齐宽阔的街道,白墙黛瓦的民房,鳞次栉比;商号林立,商人穿梭往来;客栈更是如若星辰。那排列整齐的房屋,四通八达的道路,纵横交错的河汊,陆上车水马龙,河里百舸争流,这种景象,宛如吴郡都会苏州伍子胥建造的闾城。当时的人们提起古镇临淮都称赞为“赛江南”。
任何的繁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如同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只因黄河决堤,滚滚黄水夺淮,水漫四洲城,昔日的繁华瞬间烟消云散,化为灰烬。临淮也没有幸免,但西南方向的一块二十多平方公里的一块高低得以保留,连同临淮的地名一起得以延续至今,让后人怀想古四洲的繁华景象,追忆我华夏美丽城邦,发一下古之幽思。
现如今,古镇临淮,换发了青春。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堤内万亩鱼塘,盛产鱼、虾、蟹,田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到秋天,荷下行舟采莲忙,鱼跃蟹肥,稻谷飘香,古镇人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大家住洋楼,开小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