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视频讲解《三个差别》
三世诸佛如何皈依发心我亦如是皈依发心
课程回顾篇 佛教与外道的差别
师说 : 佛教的经典当中描述了很多当时的外道的人生观 世界观,以及他们的修行的方法,他们对生活的要求都讲了很多,这些外道它的主要不一样的地方是承认有一个自我的存在,到底什么叫自我呢?很多外道也讲我们的肉体、精神、心灵 都是虚幻的,它也会讲无常的,不实在的,从这个角度佛教也是这么讲,也有些相同的地方,但是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呢,外道认为这些我们所看见的,所接触到的东西呢都是虚幻的,但是有一个东西它不是虚幻的,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就叫做自我,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印度教的一些书籍当中,我们可能看到一些大我,小我和大我 ,小我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叫小我,大我是什么呢,大我 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一个这样子的自我存在,这个我是永远都存在的,所以在这里问题上,佛教讲无我空性,他们就讲有我,这是一个非常 非常关键的不一样的地方。
从佛教的角度讲,佛教认为这些外教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为什么不能解脱呢,就是因为他对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自我,他自己创造了这样一个自我,然后去执着这个自我,大我,这样的话,这个执着是没办法推翻的,它永远都没有办法证悟全面的无我空性。那怕是一个很小的一个执着没有推翻,没有断除,这个执着它一定会导致烦恼,因为这个执着它是无明,就是愚味,这个无明愚味没有断除的话,随之而来的就是嗔恨心,贪心,傲慢,嫉妒等,所以外道没有打破这个执着,他没有放下这一点,所以他是没有办法获得永久的解脱。
但是佛教不否定外道的教义中也有很多是向善,也有很多积极的一面,他劝人向善比如说不杀不盗等等这些戒律外道也有,这样的话虽然没有办法获得最终的解脱,但是,他可以在轮回中不堕地狱,不堕饿鬼,或者可以投生到人 、天人,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个 有我和无我,这是佛教和外道很大的区别。
佛教讲缘起讲性空 ,什么是缘起呢?
师说: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 都是由它自己的因缘当中产生,除了因缘之外没有造物主,这就是佛教的观点,没有造物主,没有一个主宰这个世界的万能神,这个世界的宇宙、太阳系、地球、大自然的所有变化跟任何一个鬼 任何一个神都是没有关系的,那跟什么东西有关系呢? 就跟它自身的因缘有关系;它的变化不是由造物主来决定。
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因缘以外,还有一个隐蔽的因缘,这个因缘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善业或恶业,这些是比较隐蔽的,平时我们看不见的。另外一个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 很客观的因素,所以佛教无论是在轮回上面,或者解脱上面都讲因和缘。人自已训练, 自已锻炼 ,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灵,或者是生命的级别,最后把自己的所有烦恼成功地断除以后,人就证悟了,成佛了,不需要造物主,不需要万能神,这个是佛教的观点,所以这个上面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的地方,这是缘起。
什么是性空或者空性?古老的一些宗教,比如说印度教当中,它还是会讲一些空性,现在的很多宗教基本上不怎么讲空性,空性不否定我们看的见摸得着的这些东西,不否定这些现象,但这些现象是虚幻的,不是真实性的,如梦中的现象~~
佛教也不否定我们的善恶因果或者一切现象,就是否定它的真实性,那么为什么要告诉我们空性呢,就是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当真的以后产生的,如果我们要把烦恼从根本上放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不真实的,这样子以后才能放得下,否则就是放不下,没有办法放下,没有办法证悟,所以佛教让我们顺利地成功地断除烦恼,然后告诉我们这个就是虚幻的 空性的。
我们刚刚开始学佛讲空性,可能是过早了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学习空性,空性是佛教非常非常重要的教义,我们所有最后的问题也是用空性来解决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证悟空性,这是有个过程的,空性是佛教的高端课程,一个顶级课程,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去学这个最顶级的课程可能消化不了的,所以暂时我们就知道有一个空性就可以了,然后一步一步去学,这个是佛教特有的,佛教独有的,除了佛教以外,这个缘起性空,其他的宗教没有的,这个是佛教与外道最大的区别。
三世诸佛如何皈依发心我亦如是皈依发心
三世诸佛如何回向善根我亦如是回向此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