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不平常,俄乌战争、新冠病毒变异及猴痘疫情、气候异常、能源和粮食短缺、美联储连续加息等,造成世界性通货膨胀,加大了全球经济下行速度,就是一些增长率比较高的新兴国家也处于困境,中国为了应对经济形势,接连两次召开大范围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以前非常少见的,证明趋势相当严峻。
看了很多专家及新闻报道,比较一致的还是一带一路发展外贸和扩大内需,现在世界经济整体情况不好,外贸虽然可以消化产能,但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样带有高风险性,而内需是不受外界影响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各行各业依靠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屹立于世界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最全,很多领域也站在了前列,但是我们的人均GDP还非常低,整体收入水平处于中等以下水平,这就说明我们的内需与消费还有非常高的提升空间,前几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带动了房地产,刺激了建材、家电、钢铁、化工机械等等的产业化完善,可过度的房地产同样造成了一些产能过剩和布局内卷,这些过剩产能国家已经政策调整和利用一带一路将之趋于合理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部分城市的过度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区域弊端,城市跟着房地产开发步伐无限扩大,土地财政基本上用于了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房地产行业隐患的逐步加速,花惯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开始举债、欠工程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样开始欠工程款、票据逾期,这就造成了前几年跟着吃房地产红利的公司、队伍、工人几乎是一夜之间回到了从前,大家都有钱,其实都是数字,问谁都是欲哭无泪,大家都是要账、要账、还是要账。
前几年内需消费旺盛,是吃了发展的红利,虽然垫支,资金还能周转,上游下游产业大家日子过的都不错,都敢花钱,目前一些企业被揭露暴雷,没有曝光的企业或者处于暴雷边缘的企业谁知道又有多少,无数工程公司、材料供应商、劳务队伍、生产企业现在都是遍体鳞伤,拿着一堆欠条和应付账款以及面对一波波前来要工资要材料款的债主,还有能力消费吗,要账的和被要账的已经路上正在奔波要账的,都被按了消费暂停键。
央企和大的国企能够依靠合同保理及融资,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更不用说小微企业了。现在内需不是没有,而是现金流停止了,国内那么大的内需市场转不动了,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刺激消费直接发钱,这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内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一句话,消费者手里有钱就能消费,没钱免谈,我们可以发放消费劵,地方政府可以统计近年来政府项目和大型国企的政府项目的债务,发行一定比例的限期还债消费券,消费券发放一定要层层到位,比如某个项目统计债务多少,从总包到分包一直到工人,如果有一个工人没有清账,就要扣这个总包剩余比例的应付款,并且规定消费券只能用于政府指定的消费区域和医疗,这样人们有了消费券,又不能存银行,还有期限,肯定会用于公司生产发展和自己家里需求的购物,市场末端消费就动起来了,指定消费领域的消费券回收由政府按照计划解决,各个地方内需流动起来,全国一盘棋都能活起来,我认为比西方国家直接发钱更有益于我们自己的内需扩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