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孩子爸爸不在家吃晚饭,带两个女孩,每天做饭吃饭都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
身为 80后的我,从小就被教育爱惜粮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小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粮食和食物从来都是珍贵的。当然在物质不丰富的时代,食物选来选去都是那几样。生活在农业发达省份,对粮食也更加敏感。即使是是孩童时代的我们,还是对很多新闻记忆深刻。
比如减免农业税,比如说一斤粮食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贵,比如小时候某一年满大街都在议论猪肉的价格……在很多年以前,在工资大部分买食物的时代,似乎食物价格上的一点点波动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事。
从小的饭桌上,我都是剩饭的那个,没有关系,有爸爸收尾,即使真的剩下一些也没问题,妈妈有无数种厨房魔术,可以把剩饭变成正餐再出现在餐桌上。从小挑食,成年后身体无比纤瘦。恰好在以瘦为美的时代,倒也吃了好多年红利。
过了25岁,开始有点小肚子。过了35岁加上养了两个孩子。虽然仅仅相对于孕前,只有十斤的肉减不掉,但是偏偏长在了最难减的位置——肚子。
运动只能塑形,节食才可以减肥,瑜伽只会让人变成柔软的胖子。但是当中间发福遇上生长期需要营养的孩子,简直是中年妇女的灾难。
没有保姆,没有过多能浪费的预算。做饭首先是要考虑孩子,肉是断不能少的,味道也不能缺席。几天吃法跟不上,脾胃问题出来了,生病也会接踵而来。不在家的老公打电话也首先问宝贝闺女吃饭怎么样,我这个当妈的在家怎么能让孩子跟着我“吃草”。
找到了减脂餐,打印出来,无解。鸡肉,孩子吃多了不好。牛肉,纤维太多咬不动。可以做沙拉的蔬菜大多是苦味的。水煮虾上了餐桌,孩子也不想多看一眼。
当所谓健康食品和让孩子胃口打开之间选择,只能先保证孩子的饭。而孩子的食量大概是遗传了小时候的我,总体不大,但是又波动极大。饭菜都吃完是好事,但也是小概率事件。我饿一顿,吃点水果,烫个生菜填个肚子倒也开心。但是往往自己成为处理饭菜的那个。
好好的饭菜在哪里,多生了一铲的米饭剩在那里。是吃还是不吃呢?
突然就想起来小时候的爸爸,简直是超人,总是家里处理食物的那个。可是现在孩子爸爸经常不在家吃饭,我成为处理饭桌的那个。吃还是不吃?
剩了小半盒的牛奶,还剩下几块的水果,吃不完的煎蛋,快要过期的吐司。总是在收拾的时候,不断打扫遗落的食物。
总是劝妈妈扔掉过期了几年的调料,和冰箱里冻了半年过年时候剩下的肉,或是好几年还没消耗掉的各种杂粮。劝不动,以为是她们老了。
老公总是劝我少吃一口,扔掉就扔掉,剩饭更是一点都不要留下,致癌物质更是致命。但是,明明没有吃到撑,真的是舍不得。
突然觉得这个画面似乎似曾相识,小时候,当妈妈极力劝爸爸吃下最后的东西还只有一口处理不掉的时候,总是妈妈在收拾的最后一刻塞到自己的嘴里。
突然发现,中年妇女最大的敌人不是贪婪,是对节省粮食的执念。
为了搭配丰富的食材菜市场超市水果店一周至少都要去上两三趟。虽然比起来外卖和去饭店,买菜简直是太便宜了,但是扛不住积少成多,每一笔花销都要记在自己的开销里面。明明吃饭的成本要全家人承担,工时费都是免费付出,但是每次都由家庭主妇支付,久而久之,似乎这些都成为家庭主妇花钱如流水的证据。
观察身边的中年妇女,或多或少都由肥胖的腰肢和就做变形的臀部。什么样的人会瘦呢?大概有单身的人、父母带孩子做甩手掌柜的人、家里有保姆挥霍无度只吃自己减肥餐不用顾忌别人感受的人。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陪着孩子吃饭。中午的时候想单独给自己做顿减肥餐,孩子的剩饭怎么办?买来了鸡胸肉、牛肉、鲜虾,还想着变着花样给孩子丰富食材。晚饭的时候想不吃晚饭饿着好了,但是剩下的半碗粥,一盘青菜又断送了减肥的念想。
以前年轻的时候,看到身材发福的中年人,总以为自己不会那样。没想到这么快,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眼里的社体变形的中年妇女。
不是贪婪,不是懒惰。节省粮食的执念,才是中年妇女减肥的最大障碍。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我们,永远把自己放在家里成员里的最后一个。
就算是自己的小小树洞吧。虽然有无限理由或者借口,还是永远走在减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