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懒,是你停止前进根源。
在2020.11.01参加小慧梨师姐的财商拆书小组,期间在参加了创作营2期课程。一直怕时间不够,而犹豫不决,其实就是懒在作怪。
没有学会第一时间做出抉择,差点就错过了加入财商拆书小组:每日10分钟读书。幸而遇到另外一位创作营的同学大壮,他与小慧梨在圈中关于财商拆书互评,我也评论一句,具体是什么不记得,大意就是拉我进群。就这样进入财商拆书小组。所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迅速做出决定,也许你会错失掉很多原本属于你的机会。现实是我们都会权衡利弊,犹豫不决。害怕失去,而又想兼得。
进入财商拆书群之后,我的阅读情况又是如何,具体可以见下面的复盘表。一旦你用数据展示你的行动后,会发现背后东西:坚持很难,但很重要。
2 错误的教育让你的财商是零
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罗伯特•清崎提到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有两个主要原因:
子女对金钱的认知来源家庭,一代一代相传:努力学习,那样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只能做”死活”(卖体力),秉承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
学校教育没有金钱方面的课程,更确切说是没有普及金钱方面常识课程;
回到自身,我已30出头,在职场上开始出现天花板的时候,才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我对待钱的看法,完全来自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节约,减少开支。勤奋,多劳作。而学校根本不会教你钱是什么,如何管理钱,除非你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
我父母是在08年开始创业,我妈是97年到深圳、我爸是98年到深圳的。那会我在老家读高中,但小学家里缺钱的事深深地映入到我的脑海,加上在爷爷、外公家长大,老一辈的人对钱看得更重。
由于爸妈来深圳打工挣钱,回家对我们说的最多一句就是:后悔没有好好读书,没有文凭。只能做一些不动脑筋的事,不能坐办公室。所以,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好好读书,将来坐办公室。
2013年我大学快毕业了,我爸爸是建议:「直接出来不是去读研究生。先去别人家工厂学习模具设计,后面再回自家公司,做一个技术师,为自己打工」。而我选择读研,就这样我错过了一个成为普通企业家的机会,成为了"因30岁而焦虑的程序员"中的一员。
随着结婚、买房和生娃,慢慢开始为钱着急了。特别是买了房、生娃之后,我的工资完全cover不了房贷和生活开支。正如李笑来说:凡事儿都是有成本。这就好像是你赚钱的时候,“生活必需开支”就是你的成本,你赚到的钱不超过这个数值,你的赚钱技能实际上就是负分(可以滚粗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与我有类似的经历,那我们为什么穷呢?我是第一次看到下面这段话,才开始思考起来:缺少财商教育,我的财商是零。
我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大多数人都是从父母那儿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关于金钱,贫穷的父母能够教给孩子们什么呢?他们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是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
遗憾的是,学校并没有开设有关“金钱”的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所以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还是要一辈子在财务问题上挣扎。美国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因于那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做出的财务决策,他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理财方面的培训。
缺少财商仅仅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是根深蒂固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观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3 错误的观念让你富不起
一个人的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选择不同,命运也会不同。
《富爸爸穷爸爸》在序言写到:
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头衔,曾经没用两年就修完了4年的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深造,并都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但另一个却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
两个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非常勤奋。他们都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个爸爸去世后为家人、慈善机构和教堂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遗产,而另一个爸爸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账单。
为什么一个读书少的富爸爸,反而事业成功、留下丰厚遗产,而读书多的穷爸爸,却留下一堆账单。而我们所处的现实也是如此:成绩C等在做老板,成绩A等在给成绩C等的打工,成绩B却在政府工作。
为什么?
一切都是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出现问题,就如罗伯特说的:穷爸爸之所以穷,不在于他挣钱的多少,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为。
我再来看看,穷爸爸与富爸爸言语的对比例子:
我的一个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这样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这两句话,一句是陈述句,另一句是疑问句。一句让你放弃,而另一句则促使你去想办法。我那个在不久之后就富起来的爸爸解释,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言语透入是你的心智,你的观念。观念影响你的行动,行动影响结果。我把书中关于穷爸爸与富爸爸的言语进行了汇总,如下表。
遇到钱的问题时,穷爸爸习惯于逃避,而富爸爸则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前者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弱,而后者理财能力则越来越强。这种结果类似于一个经常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与一个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的不同变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获得健康的机会,同样,适当的脑力训练可以增加获得财富的机会。
4 恐惧与贪婪让你过着「老鼠赛跑」的生活
人们的生活永远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
说到钱,大多数人都希望稳稳妥妥地挣钱,这样我们才感到安全。关于钱,我们中的大多数是没有足够的激情,而且都是出社会之后才开始意识到钱的重要性。然而,是对钱的无知与恐惧,而且对物质的欲望却无穷无尽。
我们自身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天生活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还口口声称,「我对钱不感兴趣」。而我们却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对金钱缺失恐惧,而对物质占用却是贪婪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永远被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因此,我们生活中过着「老鼠赛跑」的生活:随着收入增加,支出也更多。
比如,我刚结婚的时候,为了省钱,和我老婆租了一个大单间。这样两个人的日常花销和一个人的差不多。但生活质量不是很高:拥挤,没有花园而且很多”小强“。于是我们决定攒钱买一栋理想的房子,加上计划要孩子了。现在,我们有两份收入,并开始专心干事业。我们的收入开始增加。而后面买房、买车、孩子的出生等等一切都在支付,这些几乎挖空了我们身上所有的钱。继而,我们更加卖力工作。出现的结果就是:我们随着收入的增加,支出也更多,过上了「老鼠赛跑」的生活。
总以为,卖力工作,升值加薪,就能过上好生活。而生活却告诉我们:没用。特别是在高房价、高消费的深圳。钱主宰着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幅画:驴驮着主人一直往前走,因前面挂了个胡萝卜。主人清楚自己想要去哪里,而驴子却只是在追逐一个幻影。但第二天驴子依旧会去驮着主人,因为又有胡萝卜放在它的面前。
钱就是驴子面前的胡萝卜,是幻象。如果驴子能了解到全部事实,它可能会重新想想是否还要去追求胡萝卜。所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时候,生活不会和你说什么,它只是推着你转,每一次推,它都像是在说:‘喂,醒一醒,我要让你学点东西。’
而我们做得最多是:非常生气,去与生活抗争。与老板抗争,与工作抗争,甚至与自己的配偶抗争。我们忘记了生活给了我们跳出老鼠赛跑生活的机会。
所以,停止责备,不要认为是别人的问题。如果你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你就会想改变别人。问题就在自身,生活在推着我们不断转,从现在开始,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运用感情作长远打算,别让恐惧和贪婪控制我们。人生实际上是在无知和觉醒之间的一场斗争。一个人一旦停止了解有关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这种斗争实际上就是我们时刻都要做的一种决定:是通过不断学习打开自己的心扉,还是封闭自己的头脑。
具体怎么做呢?
‘我失去了什么’,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让你避免感情用事,并留给我们仔细思考的时间;
重新认识钱和工作,而不是像以前说,「我对钱没兴趣」,却每天工作8小时;
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扩展知识边界,打开自己心扉;
5 结尾
富人不为钱工作,并不是说所做的事毫无利益,真的不为钱操心。而是控制恐惧和贪婪情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