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院之际,我似乎开始忘记剖腹产带来的各种剧痛,却拼命想记录五天时间内在病房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百态人生。
(一)美好的一家四口
15号早上4点多钟,术后的我被推进了十三楼的双人间。随着时间推移,隔壁床一家的轮廓在隔帘背后也逐渐清晰起来。产妇跟我一样,二胎,老大都是男孩儿。不同的是,人家的二胎是小棉袄,而我又多了件皮夹克。爸爸和六岁的哥哥都陪在旁边,妈妈应该至少是顺产后的第二天了,恢复很不错。一家人跟月嫂阿姨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晚上爸爸和哥哥就睡在医院大厅,用另一种方式陪着妈妈。16号上午,他们在陆续办理出院手续,小名叫CC的哥哥兴奋地跑来跑去,帮助妈妈拿水杯,递东西,和妈妈聊着香香(妹妹的小名)回家后的一切。当天下午,应该是家里会有一些朋友到访,妈妈在安排爸爸解决停车位的事情。又问起哥哥,“如果有人要抱香香,你怎么办?”“禁止抱香香。”“如果有人要摸香香你怎么办?”“禁止摸香香。”………妈妈跟孩子的对话,一直都很温柔。哥哥也很懂事,想要尽自己的一切能力呵护好妹妹,爸爸也在旁边有时附和一下,一家人其乐融融。隔壁爸爸跟我们家爸爸有过简单的交流,听上去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男士。尚未能下床的我,在一家四口离院之际也未能与之谋面。但却无比的羡慕他们,因为我觉得这就是理想中幸福家庭的模样。
(二)留级生宝宝的被动选择
一家四口走后,很快进来了一对小夫妻,听口音像南京那片的。从他们聊天得知,宝妈已经孕整40周了,但是宝宝没有一点儿发动迹象,所以来入院催产了。当天下午,夫妻两个人还是比较坦然的,跟我们也有简单的交流,问了剖宫产的一些简单问题。女生其实想直接剖了,因为怕顺产的痛,但是医生还是建议她自己生生看。男生也安慰女生可以再等等看。整个下午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在聊一些吃的,计划点什么外卖。护士来帮忙做胎心监护,问有没有宫缩感觉。宝妈问:“什么是宫缩?”我和护工阿姨听了面面相觑,天啊,她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宫缩,这想等发动不是遥遥无期。16日晚一夜平静。17日早,医生在检查过后,为宝妈制定了催产计划,先使用普贝生,软化宫颈,第二天上催产素。了解了普贝生效果因人而异后,她还是犹犹豫豫同意使用了。谈话中途,女生说想直接剖,医生再次劝她顺产,因为她的条件还是挺好,剖的话因为女生腹部脂肪较厚,后面恢复也不太好。而且女生十多年前有过腰伤,打麻醉还要再评估。当天下午,夫妻俩转床位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住着500一晚的双人间感觉有些浪费,便转去了三人间,一晚50元。由于他们时常从我床前经过,我便也久有意无意间透过半掩的帘子记住了夫妻俩的模样。18日下午,当我挣扎着起床在走廊活动时,撞见了夫妻俩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女生挺起的孕肚让我忍不住问了句“还没反应啊?”男生无可奈何地回答“是啊!”他顺便问起了我束腹带的事,那时候应该准备要剖了吧。19日上午即将出院时,我跟护工聊起他们,好奇着不知道到底生了没,哪种方式生产的。护工阿姨说,生了,剖的,宝宝不知道为啥去新生儿科了。哦,我唏嘘着,终究还是剖了啊。慢性子的留级生宝宝遇上了急性子的爸爸妈妈,也是一种有趣的碰撞。那就祝宝宝早日新生儿科毕业,和爸爸妈妈早日团圆。
(三)扯着嗓子喊的女宝宝
从15号住进病房那天起,走廊里总是响起一个女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我家娃爸爸和护工阿姨的聊天中得知,女娃娃就住在隔壁病房五人间,爸爸应该是跑货拉拉的,从没抱过娃,抱着她的永远是奶奶。哦,对哦,我说我怎么听到走廊里有人手机响起“您有新的订单”,心想送外卖的还能送进病房么?原来手机的主人也是新晋宝爸。新生儿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哭得这么凶,时间这么长,我也有些许纳闷,只心里觉得这是有个性的娃。17日上午,我的护工阿姨在娃睡觉间隙被借去帮忙了。回来时连连吐槽:呀,我去给隔壁宝宝洗澡了,怎么会有这么乱的呀,妈妈的东西竟然放在宝宝床上,尿不湿扔得哪里都是,宝宝被捂得太严实了,出了一身疹子。当时只是觉得宝宝好可怜。18日上午的那次“放风”活动,我见到了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个子不高,走得急匆匆的。直觉告诉我,这是女宝的爸爸,那个从未曾抱过女儿的爸爸。18日下午我再次走廊活动时,见到护工阿姨们和一个个子矮小的五十岁左右的女人在聊天。那小个子阿姨穿着朴素,怯生生地站在一旁听着护工阿姨的对话,时不时小声应答一下。这应该就是那个女宝的奶奶吧。无心关心他事的我拖着身躯回了病房。热心的护工阿姨又开启了自己的八卦模式:那个女宝宝去照黄疸了,妈妈出院了。能不去照黄疸嘛,她饿啊,妈妈没有奶水。我接茬道:她不是也有护工么?不是有水奶么?怎么还会饿。“她一直都没加奶,小宝宝奶量一天天上升的啊。”“奶奶不知道,护工也不告诉她的么?”“她的护工一对多的,哪有那么细致,还是要靠家里人啊。”………宝宝到底是否因为饥饿才哭,没人晓得。到底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去照蓝光,也无从考证。作为一个妈妈,两个宝宝的妈妈,好心疼这个哭了好几天的宝宝,也心疼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她一定有很多个无助的时刻,比如没有奶水的时候,比如娃独自被留在医院的时候………
(四)那可是十岁的差距啊
留级生宝宝的爸妈转走的那天下午隔壁立刻住进了新的孕妈妈。那时,床位刚腾空,床边面板信息已更新。护工阿姨在倒水的时候,瞄过去了一眼:呀,只有24岁。我附和:真小呀,比我小十岁。那么年轻就做了妈妈。很快,隔壁响起了女孩儿的声音。听她的口音,跟我老家接近,我便主动搭话问起。我们隔着帘子聊了几句,知道了她在等待第二天下午的剖宫产手术。护工阿姨忍不住插嘴,你这么年轻,怎么不自己生啊,恢复很快的。女孩儿答道:我个子太小了,医生又说娃有点儿大,我怕生不出,就决定直接剖了。我暗自想:有主见的女孩儿!男孩儿的声音我一直听不太清,很小,话也少。只记住了女孩儿说他的那句:你从进来就成了哑巴。女孩儿从帘子前面经过时,我在吃饭,我们相识一笑,她披着长发,好一副漂亮精致的面孔!18号上午,隔壁床位熙熙攘攘来了不少人,应该有男孩儿的朋友们,也有不知是男方还是女方的弟弟,因为听到哥呀姐呀地叫。一堆年轻人在一起,好不热闹。很快,下午4点钟,护士通知女孩儿要去准备手术了。我再次见到了从帘子前经过的她,换好手术衣服的她给自己编制了两条漂亮的麻花辫,看起来一脸轻松。傍晚6点多钟,她被推回来了,一堆亲友围在床前,叽叽喳喳,说她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问:眼睛大么?是双眼皮么?护工抱去给她看了眼,女孩儿很满意自己的小小女孩儿。两件皮夹克的我也忍不住凑过去看了眼,嗬,趴在妈妈身上的宝宝好粉嫩!赶紧退出的我又听到帘子那边护士把爸爸叫到旁边,当着他的面给小宝宝做简单的体格检查。又叮嘱他,看紧盐水袋,挂完了要叫人。从始至终没听到男孩儿回复任何一句,哪怕是“嗯”“好”。护士又问喂奶么?女孩子坚定地说“不喂”。护士让男生去护士站签字确认,男孩儿似乎无动于衷,护士又无可奈何地说“哎,听到了没,跟我去签字了。”他们这才出去。护工阿姨笑了笑,小声跟我说,还是太年轻不懂事啊。我正好起身出去活动筋骨,第一次见到男孩儿真容,他一脸木然。出了病房门,对面走廊里倚靠着一个男孩儿在看手机,厚厚的眼镜框后面遮不住哭红的双眼。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这是女孩儿的弟弟无疑了!人群逐渐退去,女孩儿躺在床上还安排着谁先走,谁跟谁一起走,怎么样的方式走。男孩儿还是没有一点儿声音,被朋友戏谑到“生了娃也不知道来看一下,还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最后只剩下了男孩儿和自己的妈妈,他妈妈让他去吃饭,他说不饿,不想吃。让他回家,他也不走。女孩儿让他去大厅休息,他说不去。让他旁边开酒店去睡觉,也被他拒绝了。他只是坐着,拒绝了妈妈老婆提供给自己的所有选择。女孩儿术前订好了一对一的护工阿姨,阿姨让男生下单付钱,男生说着明天明天吧。护工说,现在吧,不然我没办法工作,主管要说的。躺在床上还没恢复下半身知觉的女孩儿忍不住,说“要不我来弄吧。”护工说,让人来教男孩儿操作。两个女人在护工面前为他解释到,他人不舒服。不知什么时候,他离开了,并未打招呼,只是走后发消息说自己走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我们出院,再也没见过这个新晋宝爸的身影。术后大概两小时,女孩儿排气了!而我等到了第三天!术后12小时,女孩儿下地了,步伐从容。而我术后36小时下地时,捂着伤口嗷嗷叫。医生查房时,女孩儿说自己后半夜睡得很香,全程疼痛可忍。而我术后第五天还在疼得龇牙咧嘴!只能感叹句,年轻真好!我自己跟三年多前比已是天翻地覆的境况,更何况那是十岁的差距啊!我真心佩服这个女孩儿,24岁的年纪,我还处在校园的象牙塔中,而她却已经从容面对了人生中的一大挑战。从定剖宫产手术的坚定,到拒绝母乳喂养的决绝,从与人交谈时的出言有章到安排事宜时的干练妥帖,我真心佩服这个女孩子。愿漂亮妈妈和漂亮女儿一直快乐呀!
用了两天时间陆续写完了这四个故事,静下心来,突然觉得病房里辛苦忙碌的护工们护士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幸福的,一个接一个的新生儿出生,一波又一波的家庭来了又走,他们得已有机会“窥探”不同家庭的生活,感受百态人生。应该真的会有这样一本书,记录着病房里的点滴生活吧,而这也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
真心希望所有的家庭能够尽情沐浴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去拥抱另一种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