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林老师发来一句“今天值日生”,随后发来了几张图片,图片中都是女儿拿着个大勺打汤的情形。
小姑娘那老老实实一本正经的模样,着实让我笑了好一阵。
原来,今天轮到闺女做她们班的值日生了。
这么一个大勺子,怕是有她的胳膊长吧?看那勺子的个头,也不是个轻家伙,也难为这些小家伙了。
可能,更难为的是当值的两个老师。
毕竟这么点活,成人两三下便做好了,可是要让孩子来,那得好一番折腾,她们得耐着性子、提心吊胆地在一旁守着。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大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会干家务活的太少了。
闺女在家时,我会让她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如帮忙拿件衣服、扫扫地、收拾下桌子等等。刚开始时,总要守在一旁看顾着,怕她摔了磕了或被东西砸了。小孩子家家的,毛手毛脚的时候多了去了。
生活中有很多的意外总会出乎我们意料,就如一根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筷子,也给一些家庭酿造过难以抹去的悲伤。
小孩子刚学着做事,肯定没有已在其中浸淫千百遍的成年人来得麻利。我们往往没有耐心去等。在这个对质量与速度要求愈来愈高的社会里,时间比金钱更矜贵,我们经常要争分夺秒。
节奏愈来愈快,愈来愈急。那个“快”字,已经在日复一日的磨砺里,融入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
于是,很多东西,来不及沉淀,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忆,无端地便让我们生出了许多浮躁来。
生活不易,我们生而平凡,很多时候,“游刃有余”这四个字,真的只能是说来听听而已。
我们的宝贝疙瘩都还是一块璞玉,该怎么去雕琢,那是一件严肃的事,需要漫长的思考。
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或者是爸爸妈妈,很多是从苦日子里趟过来的,自己吃过的苦滋味,自然是不希望孩子再去尝上一尝。
我们都渴望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便拥抱着美好,特别是那些我们在岁月里缺位过的美好。
闺女坐在那,往一个个小盆子里打的,是汤。身后的老师在给小朋友分菜。
幼儿园的伙食不错,上午是粥或面条或面包馒头加豆浆,中午是米饭加一荤一素一汤,下午还有个水果餐或糕点。
校方每个星期天都会在公众号向家伙公布下一周的菜单,每一天的饭菜都会列出表格让大伙看,一个星期内的菜式或汤都不重样。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校方的饭菜,我闺女也是,她甚至还吐槽过妈妈的饭菜太难吃了,根本比不上她学校里的饭菜,让当妈的哭笑不得。
被闺女埋汰得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抽时间找了几回度娘,并琢磨了下度娘家里的菜式。还好,倒也做出几个让大伙胃口大开的菜。
菜弄好了,孩子吃饭的事便用不着你太过费心劳力地去哄吃强喂了,她们自个便老老实实在那夹菜刨饭。
现在的孩子可真是幸福啊。想想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可吃不上几回肉,每天都是一盘青菜。
再想想,老爸的那一辈,他们还是半大小子的时候,经常饿得不行,撑不住便刨草根树皮来充饥。
听老妈说,她刚结婚那会,一大家子的人住在黄泥坯子垒砌成的瓦房里,只能吃稀稀落落夹着几颗米的粥饮。
投胎是技术活啊,晚生十几二十年,那些苦便不用挨了。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还不曾受过那饿得濒死的滋味。而爷爷那一辈人,于幼时,隔三岔五便又能听一个“谁谁又饿死了”的消息。
曾在一些野史里看到“易子而食”的故事,也在一些历史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只觉心惊胆战,神魂俱悚。
这样的惨剧,太过骇人,太过沉痛。
它们是刻在历史长河里的伤,哪怕时光再悠悠长长,也难以痊愈。
那些凹凸不平的疤,一直在隐隐地痛。
它们在那些文字里灌进浓腥的血与脓,跨越千年的光阴,在我们的眼前爆裂,让后来的我们也感受到那饱含绝望的惨烈。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向着更让人心怡的美好。
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人生能与幸福相拥,更渴望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会一直沉溺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