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打电话说玉米可以吃了,让我们抽空回家。并说玉米能吃的时候也就几天,不要错过了。
今天距离我们上次回家快半个月了,玉米估计又成长了不少。上次回家,父亲兴致勃勃地去地里掰了几穂玉米回来煮,说让我们尝尝新。结果太嫩了,玉米粒才刚刚灌浆,泛着浅浅的淡黄,吃着没有啥味道,少了玉米特有的清甜。
今天回家,玉米果然正是煮着吃的时候。煮熟的嫩嫩的、金黄色的玉米泛着腾腾的热气,看起来色泽饱满而非常诱人,吃一口满嘴都是玉米特有的清香,自己种的玉米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先生喜欢吃这样的煮玉米,他吃起来非常有讲究:一粒粒的慢腾腾的、从头到尾吃出一个长长的口子出来,然后一排一排的慢慢地吃。我吃煮玉米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拿起一个玉米就啃,三下五去二一个玉米一会儿就吃完了,丝毫没有那么多讲究。
比起煮玉米,我其实更喜欢吃烧玉米。
就是用那种稍微老一点的玉米,埋在灶里面,用做饭的炭火慢慢的烘烤。看着它一点点变得微黄、然后金黄、最后是明亮的焦黄色,就是那种外表有一层淡淡的黑色,里面却是明亮的金黄色的那种。这样的玉米吃起来又劲道又香,有嚼劲。靠近火旺的地方有的玉米粒被烤得快干了,吃起来又脆又香。那是跟炒出来的爆米花截然不同的味道,而且玉米味更加的浓烈。常常是旁边只要有一个人吃烤玉米,周围的人几乎一会儿全都知道了。
记得小时候,在这个季节。玉米能吃的时候,大人们做完地里面的活回来,会顺便掰一些回来,在做米饭的时候,放锅里面一起蒸了。或者在煮面条烧水的时候,就把玉米放进去,水烧开了,玉米就煮好了,可以捞出来给我们吃了。
那个时候,我曾经质疑过水开了的时候,玉米会煮熟吗?记得大人们说过:玉米没血,热了即可。意思就是煮玉米的时候,把要煮的玉米放进冷水锅里面,等把锅里面的水烧开了,意味着玉米也煮好煮熟了。不知道别处是不是这样,反正我们小时候吃的煮玉米都是这样煮出来的。
那个时候,我吃的最多的其实还是烤玉米。我小时候比较任性,说难听一点,就是比较犟,不喜欢吃的东西一口都不吃。所以每到夏天吃玉米的时候,奶奶总是想着办法给我烤玉米。常常饭做熟了,灶里面的炭火余烬中,总有一个圆乎乎、胖嘟嘟的玉米在那里散去了多余的水分,以更成熟,更吸引人的姿态等着我的光顾。
前几天在保康,五元钱一个的烤玉米,卖的非常火爆。我第一次路过看看没有烤好的,就去买别的东西。等我过一会儿转回来,周围又等着几个顾客,看样子烤好的玉米供不应求,于是等不着我就走了。
这次回家,父母煮了一大盆玉米。刚好几个亲戚也回老家 ,于是邀请他们一起品尝。又因为天气预报今天晚上有大雨,所以吃完中午饭稍事休息一会我们就返程了,这次并没有吃到我想念的烤玉米。不过我带了一些回来,把比较嫩的剥开煮了(如上图),余下的烤着吃应该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