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题目已经写下好久了,但迟迟没有接着写下去。
刚看到了TED君的一条视频,“小时候看电影时,我们会为了悲伤的剧情而泪流满面。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不会再为悲惨的剧情而哭泣。相反,我们会为那些突如其来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天真无邪的故事而泪流不止。”
为什么我们总会被剧情所左右?
每看一部剧,总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看武侠剧,会想像自己就是那个武功盖世,泽济苍生的英雄侠客;看励志剧,会想象自己是那个看似穷屌丝,实则占尽世间运气的逆袭黑马;看偶像剧,也会想像自己是光芒万丈的偶像主角。
我不止一次地跟朋友谈论过,为什么那些剧情俗套,套路明显的玄幻小说会这么受人追捧,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屌丝逆袭心理。
生活里不能达到的,总要想方设法有所寄托。
电视剧也好,小说也罢,都只是我们寄托自己想像中的生活的工具罢了。
看剧的时候会开心,是因为剧情迎合了你心中的美好;看剧的时候会难过,只是因为剧情撕破了你潜藏许久的阴霾。
小时候看剧会流泪,是你真的被剧情感动了,那时的眼泪还只是不懂得控制情绪而造成的情绪泛滥;现在看剧会落泪,大多可能是多重情绪的交杂或是这么多年生活的累积。
像TED视频里讲的,也许你年纪越大了,就越会被剧情里那些单纯的小美好感动到泪流不止。“因为生活大部分时间不美好,我们在为逝去的纯真心痛,真善美的片段就会让丑陋的现实显得愈加生动而逼真。”
我们甚至可能有时都分不清是在为剧情里的美好感动还是为生活中的不美好痛心。
究竟是意淫也好,是寄托也罢。我想我们都要时刻清楚的是,剧本里的始终都不是生活。我们虽然都是生活的编剧,却不能随意改变这个“剧本”的结局。剧本可以是设定好的,而生活却是不断的未知。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动深受,只有冷暖自知。看到有人说,看剧落泪,是因为心中万般所想,却不知与何人说。
罗振宇曾在《奇葩说》中说道,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鸿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在这世间,自己的情绪终究要自我消化。
剧本源自生活,但生活可不是剧本。
总在谈李诞的“人间不值得”,人间值不值得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历尽这人间疾苦,才会知这人间值得。只有不断的经历,才能续写自己的剧本。
别人的剧情,还是看看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