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辑》目录
上一篇:腊味
【裸·味】或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味道,幸福不在于你的拥有,实质是你所追求与欣赏的那些故事、片段与记忆。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藏族人众多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自然是藏历新年——洛萨。由于藏历的特殊性,每年的藏历新年与阳历差距较大,但一般藏历新年仍然是在开春之际。
藏族人会根据藏历推算出具体节日日期,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公元1027年,佛教密宗传入西藏,因此,便将这一年认定为藏历元年,藏历由此开始推算。
【卡赛】
一般从十二月中旬,藏族人便开始过节的各种准备了。这个过程中,最具年味的一种食物则是用酥油和白面做成的油炸点心:卡赛。所谓“卡赛飘香新年到”,各家各户浸泡好酿酒的青稞后,便会用酥油、白面和糖制作炸卡赛。卡赛的种类多少、品相优劣、味道好坏都会成为新年时人们间重要的话题。在藏人的传统里,大家一起做卡赛便是过年的开始了。
【卓索切玛】
藏族人会用炒麦花、糌粑、酥油等做成一种表示吉祥的供品:卓索切玛。每家每户会在藏式柜上摆一个这种吉祥木斗。卓索切玛上面插着青稞穗、麦穗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花板,其上点缀一小块酥油,象征过去一年的好收成,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更多的食物例如,用人参果与大米做成的甜味蕨麻饭;用青稞啤酒、红糖、奶渣、酥油熬成的汤食;将人参果放在酥油溶液中加糖拌成的酥油蕨麻;一种叫卓突的麦片肉末粥;用鸡蛋、酥油、牛奶和面中间夹蜜糖,做成彩色相间的油炸食品普鲁;还有肉包子、酥油茶、酒以及各种水果。
【拜年】
初一早晨,人们换上新衣服,在家中按着辈分排位而坐,长辈从卓索切玛中取少许糌粑向空中弹三下,再放一点在自己嘴里,然后用无名指蘸少许酒向空中弹三次,喝下敬酒(裸食注:喝酒的方式是三口或三杯或一口一杯地喝下),并祝以"扎西德勒"。继而晚辈回敬,每人依次抓一点糌粑入口后长辈再顺次祝扎西德勒。祝福完毕,就表示新年的仪式结束。
到了初二,邻里之间、亲朋好友就开始相互拜年了。当客人来访时,主人会将卓索切玛端至其面前。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弹三次,再捏一点放进嘴巴,并祝以“扎西德勒”。在牧区,人们会在新年时将五彩布条系在羊身上,并向羊洒奶茶,寓意着牲畜兴旺。并且,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以酥油雕塑成羊头状的鲁郭,视为吉利的象征(裸食注:在藏人眼里摆羊头、吃羊头是有带来吉祥的寓意)。
【家宴】
西藏人的过年家宴,有“汉食十八种,藏食十六种”之说,“汉食”是在川菜的基础上藏化而来的菜品;而“藏食”顾名思义,是属于藏族自己的菜肴。在用汉餐待客时会把蔬菜摆在桌面上,并且有水产品。藏餐则会以荤菜为主:各种烤制的牛羊和灌制的内脏(裸食注:例如灌羊肠、灌羊肝等),炖煮的牛羊肉、包子,还有清蒸牛舌、风干牛肉······再搭配或点缀上青辣椒、西红柿、芹菜、洋葱、胡萝卜和土豆等蔬菜。
藏族人传统的菜肴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六个瓷碗的热菜,四个碟子的凉菜,而且这些碗碟的尺寸是固定的,被称为“嘎初碟西”。若再上一个规格则称为“嘎杰碟初”,要用八个瓷碗的热菜和六个瓷碟的凉菜。设宴是大年初二相互拜年时,聚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此时,待客的主人会一边向客人劝吃,一边用小瓷碗给客人们添饭。整个过程是在主人的无限殷勤和客人的极度赞美以及假意推辞中欢乐热闹地进行的。
【工布地区】
在工布地区(裸食注:西藏的林芝县和米林县)的藏族人并不在藏历的正月初一过年,而是在十月初一。藏历的九月三十日晚,家家户户会先进行驱鬼,象征着让不好的东西离开家里,以免扰乱新年的活动。此后,他们会先请狗吃饭,把过年的糌粑、饼干、肉、桃子、核桃、酥油、奶渣、人参果、酥油茶、青稞酒等,准备好并规范地摆在木盘里或长木板上。然后,主人便把狗叫唤过来,很礼貌地说:“舒服的狗,快乐的狗,请进餐吧!”如此三次,狗便让人惊喜地、懂事地开始进食了。
狗吃什么,不吃什么,工布的人们认为这都是神的旨意。全家会诚惶诚恐地注视着狗的每个动作:吃了糌粑或饼干,预示粮食丰产;吃了酥油或奶渣,预示牧业兴旺。若是吃了肉,则预示着会死人或闹瘟疫(裸食注:不知道是不是面前的食物很丰富,影响了狗对气味的判断,这天晚上狗是极少吃肉的)。
等狗吃饱了,人们才开始吃团年饭。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用酥油、牛奶调和面粉做成的叫结达的面疙瘩,戳在尖尖的木棍上,伸进火里烤,烤热一个吃一个。
【古突】
藏历的腊月二十九是新年节庆的前奏曲。在西藏拉萨,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种叫古突的特殊食物。藏语中,“古”是“九”的意思,而“突”则是一种叫“突巴”的类似面疙瘩的食物。
傍晚,女人们开始揉面做面疙瘩,并放一小盆面团在旁边。这块面团会搓成小面团,来包裹9种带有寓意或说法的小东西,这些小东西有时会各家不同,一般来说会有:麦粒、杏干、石子、辣椒、豌豆、木炭、陶片、瓷片、羊毛等等(裸食注:有的家里甚至会放牛粪)。包裹完后,剩下的面团用来捏成太阳、月亮等一些吉祥的形状。接着,将这些小面团和面疙瘩一起倒入牛肉或羊肉汤内煮熟。
女主人给家人盛古突时,会舀一两个面团在碗中。大伙儿一边吃,一边把碗里的面团放在桌子上(裸食注:如果碗里有太阳、月亮形状的吉祥面团,大家就会举杯祝贺)。每个人都必须至少吃两碗古突,最后一定要剩一些汤底儿。吃完古突,每个人便依次打开桌上的面团,打开的面团里包着什么便要马上向掌勺的女主人报告。比如,羊毛说明心地善良;辣椒,代表性格泼辣、心直口快;木炭表示心肠不好,豌豆表示圆滑,杏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纯洁等等。对大人而言,这些小东西只是无拘无束的戏言。但孩子们却会认真,生怕拿到有着不好寓意的面团。到最后总是大人的笑声和孩子们的哭闹声掺杂一起,但也都会在欢笑声中结束。这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占卜,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驱鬼】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古突后,就会在院子里准备一个破损的陶罐。把干芦枝在陶罐内堆叠成九层的“井”字图案。再用面团捏成马和人形(裸食注:人形的面团脸部会涂成黑色,代表鬼),将“鬼”骑在“马”上,一同搁在干芦枝上,“鬼”的脸要朝向门外。大家伙端着自己吃剩的古突汤底儿来到陶罐旁,把汤底儿倒在鬼身上。家里的女主人拿来早就备好的酒糟、青稞和茶水倒在“鬼”身上。每个人在手里抓一把面团,握着拳的手从上至下到身体各个部位地敲打,嘴中念着:把一年的病、痛、坎、灾统统带走吧。最后对着面团“呸”一声,把它扔进陶罐。
这时会有一个人端着陶罐,和另一个手里拿了点着火的麦穗的人,在家里身体强壮的男女们陪伴下,跑遍家中所有的房间,而后就往最近的路口跑去,将麦穗和陶罐一并扔在路口。每家每户跑出来的人们一起欢呼跳跃,火光冉冉升起,象征着鬼被成功驱赶。
当驱鬼的人跑出家门后,留在家里的人便把门关上并依次坐下,由晚辈开始向长辈敬酒。驱鬼人回到家后,会得到三口一杯的奖励(裸食注:喝一口添一次,再喝一口再添一次,等喝了三口添了三次后,干完整杯)。实在不喝酒的人,则在酒杯中用无名指弹三下,象征着向佛、法、僧敬供。
藏历新年的驱鬼是一种非常程式化的仪式,不需要借助僧人的力量,也不需要借助经文的指导。此时,鬼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背负着家庭的不顺利。大家相信,鬼的被驱赶,会给家庭带来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