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时下社交场,忽觉有一怪状:众人终日奔走于饭局茶会,穿梭于屏幕内外,手指翻飞如蝶,口中“兄弟”“闺蜜”不绝,俨然一副四海皆知己的热闹。然细察之,不过是穿棉袄洗澡的勾当——表面热气蒸腾,内里却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所谓“人脉”,竟成了新时代的“精神枷锁”。
试看那酒桌之上,举杯时称兄道弟,口中说着“改天聚”,转头便忘了对方名姓;微信群里更是滑稽,满屏“点赞”“捧场”如蝗虫过境,待到真遇着难处,发一句“可否相助”,却似石子投进古井,连个回声也无。这般社交,恰似村口的狗叫,第一只起哄,余者便盲目跟随,却不知为何而吠。更可叹者,有人竟将此类虚与委蛇当作“情商高”,殊不知浪费他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或有人辩称“习惯就好”“给个面子”,仿佛合群便是成熟。然鲁迅早斥此等心态为“瞒和骗”——用虚假的热闹掩盖真实的荒芜,终不过是自欺欺人。倘使一场社交只余下疲惫与空虚,倒不如学那独行的猛兽,关起门来读半本书,至少落得个神清思明。
呜呼!当浑浊成为常态,清醒反倒成了罪过。然时间如海绵之水,愿诸君挤些予自己:与其在喧嚣中磨损魂灵,不如在寂静里养几分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