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关于“勤奋”的故事。
据说,曾国藩13岁了,脑子还不开窍,背书总是记不住。一天晚饭后,曾国藩在书房里背诵《岳阳楼记》,这时来一个小偷,悄声地潜入,爬上了房梁,想等深夜家人休息后行窃。结果让这个小偷没想到的是,曾国藩背诵这一篇《岳阳楼记》,从傍晚到深夜,一直也没背下来。小偷趴在房梁上都睡两觉了,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背呢。小偷实在等不急了,一个翻身就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气呼呼的对着曾国藩就破口大骂:“你个笨书生,这么长时间都背不下来,你看我给你背一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从头背到尾,然后开门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
当然,这只是流传民间的一个小笑话,但是说明曾国藩的智商确实不高。左宗棠用一句“才具稍欠开展”说出了曾国藩脑子不好使,梁启超更加直白地说:“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甚至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
曾国藩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中了秀才,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许愚笨的人,留给后世的却是“中国古代之最后一人,中国近代之第一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传奇。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看来,解决自己头脑笨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付出他人百倍的勤奋和努力。他通过几十年不间断的写日记、复盘来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立下五字箴言“诚、敬、静、谨、恒”,从而脱胎换骨。勤奋,就是曾国藩从一个“笨蛋”进阶成一个“完人”的法宝。
这世间,天无绝人之路,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昨天,朋友分享了一个他朋友的故事。他的这个朋友一辈子养猪,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任职华为,二儿子是名军官,小儿子是在读研究生,都是高学历知识份子。问他是怎么培养出那么优秀孩子的?那人呵呵一笑,说:我一辈子只会养猪,养猪又辛苦,哪有时间管孩子啊?应该是祖上积德吧!
做养殖,必须亲历亲为,必须勤快,这个我是知道的。小时候妈妈也养过几头猪,像给猪当保姆,按时按点的喂,早中晚一餐都不能少,量还不小。冬天清晨5点起来准备猪食;夏天夜晚12点还得巡视猪舍。起早贪黑的,没个200天还出不了栏。
我忽然间意识到,养猪人三个优秀的儿子,哪里是因为什么祖上积德啊?!分明是养猪人在养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勤奋和努力,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们。同样的勤奋和努力,如何不能成就优秀啊?!
“不懈不怠,花开自在;日积月累,必有功成”。勤奋,也许就是在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中,走向成功的阶梯。
生活中,各种的不如意、求而不得;职场上,各种意难平、怀才不遇。为了晋升,一边吐槽抱怨一边鞍前马后;为了挣钱,一边笑脸相迎一边唾弃百遍;自认为造物弄人,提拔升迁挣大钱总是轮不到自己。几个好友一聚,不是吐槽就是抱怨。活得,好拧巴啊!
经常遇到会让我推荐书单的人,开始我还是蛮热心的。不但列出来书单,还谈一些自己读书的体会,甚至把自己的书借给他。但经常会是,过一阵子一问,有些人说书买了没时间看,有些人压根就没去买,甚至把我的书也给找不见了。后来我终于懂得,成长是自己的事,别人帮不到半点。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小种子不经过日照雨淋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就像一滴稀松平常的水滴不跨过小溪江河是汇不到大海怀抱的。努力与勤奋,不去坚守,一切皆枉然!
天道酬勤,老天关爱的是真正起心动念做起来的那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