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记——旷兮其若谷

        人是有个体性的,我们先从认识人这个个体性,再发展到认识宇宙这个整体性,这是在了解生命。

        于是我们会知道,宇宙就是我们自身,关于这一点,是可以做到让我们的“内在对话”这一部分知道这一点的。

        光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内在对话”这一部分是无法相信的,只有加上自己的亲自体证,才能真正达到让“内在对话”信任的这一步。

        停顿“内在对话”也会经历一个混乱的过程,任何生命的进展,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混乱。

        对于人,我们用“智性”重整混乱,以使其有序化,我们用“慧性”,进行对生命的探索。

        “智性”大概简述,可以对应的是我们人的“理性思维”部分,而“慧性”,对应的是我们人的“直观意念”部分。

        我们这里所用的词语,是为了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产生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与了解,“智慧”这个词语是我们常用词语,特别对于修行人,大多追求的都是这个东西。

        在人类社会中,“智性”是我们常用的部分,几乎在主导着人类社会正常的运行,但“慧性”是带来人类前进与发展的部分。

        我们讲记中这个“生命结构体”中,有个“十”字架,“十”字架的纵轴,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这个“十”字架的横轴,一边是“智性”,另一边是“慧性”。

        用比喻的说法,“智性”与“慧性”,象是一对翅膀,用于“个体”生命的飞翔,缺少任何一边,生命就会原地打转。

        “慧性”是我们人类现在缺乏了解的部分,是大部分人类,不能指称全部人类,因为人类是可以应用慧性的,象老子说的“古之善为士者”就是这样的人类。

        我们一般人,虽然大多数情况在使用“智性”部分,但“慧性”也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只是“慧性”表现的是“无序性”。

        “智性”与“慧性”,就象道家的太极图,其中一半是“智性”的部分,另一半是“慧性”的部分。

        在“智性”的部分,依然有一个“慧性”的小圆在其中,在“慧性”的部分,也有“智性”的一个小圆在其中。

        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慧性”的无序性,是需要“智性”的参与,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序起来。

        我们人的“物质身体”,对应于人的“智性”部分,而我们的“能量体”,对应着“彗性”部分的应用。

        “慧性”与“能量体”是我们日常世界的人所不大了解的部分,但我们人类今后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了解这一部分,应用这一部分的时候了。

        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理则,就是在“三”的层面,在作调整,这个影响范围是整个的物质世界,即不仅仅只作用于地球,也包括这整个的物质太空里的一切。

        星体本身也是个多维次空间的存在体,因此,这次调整,可以说也渗透到了多维次空间的存在。

        而人类在这次调整中,是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宇宙使命的,它的重要性,意义不仅仅只在于人类自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