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迫不及待告诉大家:基建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用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表述,这周A股表现最亮眼的就是与新老基建相关的板块了。
最快响应的就是成渝地区。
12月14日晚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宜宾召开,会议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拟推进重点任务共10个方面46项,拟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闻言之,市场资金对基建投资的布局已经先行反应。川渝本地的基建、港口、房地产开发等板块股票纷纷大涨。
之前我们提过,政策就是最大的基本面,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可以对明年多一点信心了。
01
过去几年,基建行业太苦了。
在零几年的时候,那是一个属于土木人的黄金年代,土木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在那个时候,只有计算机行业能和土木行业相提并论。
但2017年之后,国家基建速度放缓,土木人才供大于求,而如今门槛降低、市场饱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土木工程早已不复往日光彩。
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学土木的毕业生都会选择进施工单位,从他们提桶迈进工地安全门的那天起,常年三件套便是安全帽、T恤和防水胶靴,一次次地经历着跳崖式的降级、降薪。
现实中概括成一句话来讲就是:土木人,苦!很苦!非常苦!
不论在哪个平台,处处可见的也都是土木人无数倒下的flag和各种自嘲的表情包。
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为1.8%、3.3%、3.4%,再回看2017年,数据是14.9%。
就连今年前10个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也仅为0.7%。
小密圈里,也常有伙伴抱怨工资拖了半年不发,工地上项目日益减少,“提桶跑路”除了工地环境苦,更多的是收入不及预期。
基建投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城投公司的自筹资金,二是政府性的基金预算。但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倡导金融去杠杆,前段时间银保监会再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文,重申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隐债、强化风险管理,因此,城投公司的自筹资金部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政府性的基金预算里,土地财政收入占比很大,但因“房住不炒”的政策重压下,地方政府的预算收入也遭到重创。根据@明晰笔谈统计,近几个月的土地收增速已经降到了-10%左右。
另外,在主旋律的影响下,政府增加了许多扶持中小企业和民生相关的资金,导致一般预算内基建支出受挤压。今年地方党委换届,也进一步拖慢了基建落地的节奏。
但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基建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到“合理把我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话术已经较为缓和。
一直到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基建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明年押宝点。
02
从年中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好苗头。
一方面,是来钱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明年财政政策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目前,政府已经提前下达了专项债额度,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就会开始发行。
另外,年募集的专项债资金在明年加快下放。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明显滞后,在10月-12月15号期间,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2万亿,占总发行规模的35%,预计有不少资金会到2022年年初才开始下发。
2022年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是肯定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额度预估也会达到3.6-3.7万亿元,加上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叠加的央行公开市场开展5000亿MLF。
可以看到,随着“超前基建”的推动,明年基建投资有望结构性回暖。
另一方面,是来项目了。政策表态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也就意味着明年个别领域的项目审核会更加积极。
川渝已经给出了样本,各个基建大省,应该接连会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其实从11月以来,发改委批复多个基建项目,同时,河北、广东、山东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推动稳投资驶出加速度。
可以清晰地预见,接下来国家会在基建、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减税降费三方面会综合发力,而且为了达到稳增长、稳经济、政策适度超前的预期,
明年,各地基建投资很可能会提前+提速,肯定会利好大基建、新基建(比如电网、特高压、储能)等板块。
那我们建筑人未来几年的重要机会、发展方向、政策主线,其实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首先受益的是消费建材板块。在地产方向,保障性的住房可能会弥补商品房的需求,旧房改造、城市更新等新需求有望逐步放量,公建、市政需求有望相对平稳。
其次,水泥行业受“双碳双控”影响最大,或率先改善供给格局,22年纳入碳交易后,碳税+减排改造加剧小企业成本压力,龙头竞争优势将会凸显。
包括玻璃领域、绿电领域、光伏装机明年都会有望迎来景气之年。
展望未来,新基建也必然是国家重点关注领域。例如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新基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新基建。
虽然市场对接下来基建的走势判断也是存在一定分歧,但这次高层会议实属也是为基建打了一剂强心针。
最近土木工程专业和“中国速度”、“基建狂魔”这类词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殊不知这些称呼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辛酸血泪,这是每个土木人凭自己的意志驱动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路。
不说青藏铁路、三峡大坝这些超大工程,仅以火神山医院为例,在10天就完工惊叹全世界,背后只是那群自嘲工地狗和设计狗的土木人,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无数土木人的坚守。
这次的经济会议重振基建终于也为坚守的基建人带来了曙光,期待扛大旗的基建可以成为破解困局的密钥。
*本文由张湧说财经原创,带你一起长知识,期待大家的私信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