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这首散曲小令的时候,是在初中;读懂这首小令,是在大学。初中的时候,张口就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这是主旨句,必须得会背。后来上大学,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竟悲伤得不能自已,……”。
也许,体会了“孤独”,你才能读懂“小桥流水人家”。
那你为什么从小就要背,因为能在孤独的时候想起“小桥流水人家”,而不是“一人饮酒醉”。文学,让“孤独”都变得诗意,让生活亦变得诗意。
为什么体会了孤独,才能读懂“小桥流水人家”呢?
“枯藤老树昏鸦”,六种景物,六种秋季衰颓的意象。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衰败得不剩几片黄叶的老树,粗壮的树干上,沟裂纵横,皲裂的肌肤像老者被岁月冲刷得沟壑纵横的脸。枝干上,黑压压的乌鸦,发出沉闷地叫声。毫无生迹的一派萧条景象。
老鸦叫是不祥,昏鸦更是不祥。听到昏鸦的哀嚎,我们似乎可以想象,诗人已经迟暮,或者遭遇不幸,颠沛流离。他心里也可能记挂着家乡的老父老母,是否还健在。那时候一别家乡,就是数十载光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许阔别家乡的时候,诗人正当年少,而如今家中的父母还不知是否在等他回家。
看着秋天的景象,诗人思念着家乡。这也就是这首小令题目的含义“秋天的思念”,这里不仅有秋景,还有秋景之外诗人的所思所想,还有他对家乡的思念。 所以“小桥流水人家”,不再仅仅只是景色的“小桥流水人家”。
当你离家在外,颠沛流离。晚上工作到很晚,或是忙碌到很晚,戴月而归,陪伴你的只有路旁的路灯和匆匆行路的汽车。看着路旁小区楼房里,人家亮起的灯。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为你点亮,等你回家,那时候的你是否格外孤独。就像最近很流行的游戏,旅行青蛙,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点灯,一个人吃饭,你总是一个人。所有流浪的路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却不是我的家,诗人的心里该是多么的悲伤。
记得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自己打工赚钱。早上很早,五点就要起床,坐第一班公交车去望京上课。那时候也是秋天,早晨天还没怎么亮,北师大乌鸦很多。我就看着乌鸦,走过乌鸦路。在等公交的时候,瞥见马路对面,人家亮起的灯。 想起以前,爸爸也是早早起来打开灯,给我做早饭,然后叫我起床。有时候,吃不下,或者时间太赶,胡乱地吃一口,就跑去上学了。那时候,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在站台等公交的我,多久没吃过早饭了。心中这个大城市给我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我一下子也就明白了马致远为什么要在一片悲秋景象之中,加这么一句“小桥流水人家”。
也许他真看到了这个人家,如此静谧美好,却不是我的家。而此时的我,却独自一人走在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人家拥着炉火,吃着饭菜,我却只能独自走在冷风中,“古道西风瘦马”。
也许他是在想象他家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想起他家中的父母;想起家门前那条小河;想起父母是否总是站在桥头盼着孩子回家。 此时,你也许能理解为什么,看着“夕阳西下”,诗人会“断肠”了吧。你看夕阳落山,可能感觉到美。但是天涯游子,看到时间的流逝只能如“断肠”般疼痛。因为他颠沛流离的岁月又长了一点,因为他在家乡的亲人不知是否被岁月带走了。
离家在外,孤独,“断肠人在天涯”;往高处走,孤独,“高处不胜寒”;离家在外,又往高处走,孤独×2。
但是孤独的旅人,你似乎有一点欣慰,“同是天涯沦落人”。 手机、交通、网络等通信手段的更新,让我们方便了联系,也让我们走向了更远的远方。 在家的,珍惜亲人彼此陪伴的日子吧;离家的,回家看看吧。
杨老师根据《天净沙》的曲牌子也填了一首小令:
《天净沙·秋思有感》
三言两语秋思,
千回百转悲寂,
驿外断桥游子。
一句断肠,
道尽所有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