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故事(二)

        医院这个地方,谁人都不喜欢,除了医生;医院这个地方,什么人最多,当然是病人,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得病,尤其是现在重视健康了,另一方面病的种类也多,所以,任何时候啥都可以萧条,唯独医院不缺少“顾客”。所以说,在这可以看到很多故事,对于我只用耳听和眼看。

      对了,忘了告诉大家,我是在县城医院,准确的说是县人民医院,对于一个贫困县的人民医院,条件实在有限,可从不缺病人,因为他是人民的医院。


    来自交通事故

      一个八十岁左右老大爷,从来都很少看戏,可那天去村子看个戏,结果被电动三轮车撞了,车主看病无可非议,但他还是个吃低保的人。老大爷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天两夜就被拉回去了,不全是因为费用,老人年龄偏大,不易做开颅。虽还有生命体征,但还是从这拉回去了,等着入土为安。记得刚进病房的那个晚上,他家人亲戚很多,当时就这个手术做与不做,谁都不拿主意,老汉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对于八十多岁的老人,也许对于八十的老人花太多钱,意义也不是很大,或许入土也是一种幸福。另,有钱埋钱、没钱埋人!

      一个大叔,也是被车撞的,准确的说是汽车撞了他的三轮车。他的一个儿子和媳妇在这陪床,一直是肇事者给交医疗费治疗。大叔不是碰瓷那样的人,但总认为你撞的我,你得承担一切费用,包括每天的生活费。这两天没用药,也基本可以出院了,最主要的是那家没交费,最后也还是出院了。        一个大姐,是老师,骑电动车也是被撞的,对于病情,没有伤骨头,只是脚掌肿的很疼,行动不便,结果住了七八天医院。因为老公在外干活,两个儿子,一个在外上大学,一个在我们这上高三,所以一直是肇事者(三十多岁中年男人)的老妈或老爸在这伺候,给打水、买饭和到尿,而这位老师时儿经常还不满意,嫌来晚了、饭不好吃等等。她们好像还是一个村的,最主要她用自己的医保卡住院的(若是交通事故,是不可以的),那家人只交现金。                                    对于这两位,其实只是农村交通事故的常见结果,人没啥大事,大家都可以沟通解决,看病、赔偿。而如果出现了人命,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前些年,因为赔付或“伤心”,有不安葬亡者的,有反倒把肇事者打伤的,故事很是五花八门。不过,现在也好办,保险公司在兜底着,法治社会,实在不行,走司法程序。

      分析原因,我们必须正视现在农村的交通现状:一是街市与道路管理不够规范,国道县道两边就是各式各样的摊位,什么人、什么车都有,遇上赶集,上街采购和摆摊人更多,而就那么宽的道路。另外交管部门疏导不够及时,再就是有些这样的道路没有路灯,很容易发生矛盾问题;二是农村人交通法规意识观念差,抢道、谁都不让谁,结果是要不都别走、看谁牛;乱窜马路、人行道行车,都想走捷径,结果是处处拥堵,这些也就很易造成交通事故。


      来自打架斗殴

      有一个少年学生,估计是职校的,那天下午打架被送进来的,当时看着很严重,都插氧气着,进病房就是输液,第二天抽血检查没事,输完液就出院了。他有意思的是,住下没多久,女朋友就在这一直陪床,给买饭、零食,而且时不时在那病床秀个恩爱——相互喂个吃的、来个自拍照。

        一个二十五六岁“妇女”(不知这个词恰当不),两个小孩的母亲,一天半夜里被安排这个病房的。一直是她父亲在陪床,母亲来过一两次。和老公打架,被老公打的,且老公和家人一直没过来看过。其实,和我是一个村、一条街的,但因为常年不在家,也就不认识。一次他父亲与同病房的人说打架的事,我赶紧澄清一直在外,很少回家,她的公婆不熟悉。对于这样的事,听说过,很是同情。旁人给的建议是离婚,尤其是现在这个男多女少的时代,可以找个更好的。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或者说夫妻婆媳矛盾本就无法理清对错,不做点评。

      现在打架的很少了,但是也有因为被打架送到这,老太太和儿子被邻居打的住院了。老爷子很是精神——来回打电话,找人得有个说法;老太太基本没事——饭是挺能吃,而且很会“能说会道”;儿子在另一个病房比较严重。还有个,说是最初只是简单交通事故纠纷,再后来演变成打架刑事问题,当然了到这地方先看病。                             

      其实这一两年,农村打架明显很少了,不是人们文明了、火气小了,而是扫黑除恶,公安执法力度加大、处罚严格,特别是现在基础执法整顿,更加严肃正规。另外也认识到打架后经济负担(医疗费全部自理),所以,不像以前那样——不服先干,后面再看,大不了找人摆平,最后成了谁关系大,谁“占便宜”,现在你试试?所以现在人们都“老实”了许多,谁也不会轻易出手伤人。然眼前看到一切,是真实的、亲眼目睹的,可以是冲动,可以是暴躁,更可以是不理智,而最终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


      来自其他方面

      这是在CT室门口看到的。 一对夫妻俩因为使用煤炉取暖,发生了一氧化氮中毒,男的严重些,用担架车推着,女的可以走动,两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五十岁左右,两口子轮流做检查,几个妇女陪着,孩子好像在外打工,夫妻俩是邻居送来的。农村这种情况常有,冬天取暖因为这死人的,只能说明:农村缺乏这方面应用的宣传与教育。

      本不想说的,但还是感觉说说好。一个病人,女的,五十多岁,有个男的陪护,她们住了一个独立病房(倒是放着三张床),经常来些衣着打扮体面的人拎着东西来探望,还有鲜花、水果什么的。想说什么了,一个县医院,还有这种把普通病房可以占为自己疗养场所,而其他病房的陪护人员夜里经常睡在楼道的椅子上,这合适吗?

      再就是,重症监护室一直住的一个老头,本来家属需要一直在门外等候,可他们家人只在送饭时看见,女儿、老伴和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轮换着,说是家里没人照顾。能说什么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来自最后总结

      因为这是在县医院的综合科,见到的更多是头部受伤的,或者其他的,所以有一定局限性。听说过交不起医疗费的,或者因为看病生气不管的,在这没遇见过,也许农村合作医疗让老百姓不再为生病发愁了;也听说医闹与医护发生打架的,没看见,也许是小县城,农民憨厚与朴实的性格多少能理解医生护士的艰辛,另外七拐八拐都是什么亲戚家的叔叔姨姨、侄女外甥什么的,能有多大点事,大家相互帮忙照应一下。

      在医院那几天,看到不同的病人,其实他们都有自己故事和真实,不去猜测、多去感悟,——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正确的解决方式,旁人终究是旁人。                      想一想:医院是一个最能体现这个社会的最佳地方,因为它不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表现人性的原生态场所,——因为它关乎生死,因为它有生和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事情发生在自已身上就是事故,但发生在别人身上或讲给别人听就是故事。 事故无论何种类型发生都是悲崔伤心的,甚至是痛不...
    如雪李月梅阅读 744评论 1 7
  • 现在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有很多,市场根本不缺律师,缺的是案源。 像我们这样,直接到医院和伤者交流的只能算是传统途径。为...
    0bcd92bb2093阅读 6,697评论 5 19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3评论 28 53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5,784评论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7,28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