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微博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婚后分享欲丧失”,看了这则内容后,深感纠心。
在文中,作者道出了外人看似幸福的婚姻中无法与人言道的痛苦。从婚前到婚后生活样貌的改变,所思所想无法与枕边人分享,丈夫语言的暴力相向,否定了作者的价值观并打压了自信心,造成了对她的伤害。
我在想,为何作者会选择在公衆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私密的情绪呢?我感受到了找不到宣泄情绪管道的痛苦,也可能是当没有被人认识时,才有坦诚说出内心话的勇气。
我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自认憋屈的事。
例如孩子剩饭剩菜没吃完,先生回家后看到了,就立刻叫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出来吃饭,并说:“你们是想用写作业的借口逃避吃饭是吗?现在给我出来吃完。”而我呢!也被先生叨念了一顿,责怪我放任孩子,因为我的没有原则,而让孩子随意浪费食物。
虽然觉得看似先生的话没错,但用这种严厉指责的方式任谁听了都感觉很难受,没达到说服效果不说,反而练就了孩子“藏饭”的功力及老婆不愿意沟通的伏笔。
但究竟我们该如何如何好好地沟通呢?先来看看比较一般人常见的做法。
无共情反应
“你不知道浪费食物是不对的吗?实在不应去纵容孩子。世界有多少的人没饭吃啊?你还有能力去浪费?”
完全理性的分析,其实理论上并没有错,但对方会没有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而是像小孩般被大人说教。
同情式反应
“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要让孩子剩饭的,你先生这样对你说真是太过份了。你们都结婚了那么久,他还没办法了解你操持家庭的艰辛,真是太没有心了。”
在没有完全体察对方感受前,随意以这样的方式下结论,可能未是对方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带有对他人批评的言论,会使对方感到话中带刺,听了心里不舒服。
移情式反应
“”你这些事,我也曾经历过,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谁没有跟爱人起过冲突呢?大家都是一样的酸楚。”
完全以自我的体验来感受他人内心冲突,结果陷入了过于主观武断,没有帮助成长,只有单纯的情绪发泄。
热情式反应
“不就是夫妻间小磨擦吗!不要紧,别想太多,要不然,我来帮你骂骂他。”
有想帮助对方的见义勇为之情,但卻没有真正理解对方意愿而莽撞为之,没有尊重他人感受也会感到困扰的。
同感式反应
“站在你的角度,我觉得自己也会有跟你一样生气。你会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是人之常情啊!”
同理他人感受,但不是要连他人错误之处也一併同意。
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做个好的倾听者;不要过于热情,急于想当救世主,想帮他人解决问题,而是要善于做个精准的倾听者。
学习做个暖男、闺蜜型倾听者。
好的倾听技术,重点在于关注倾听,接准话茬。
随意对方要说什么就说什么,全部听完再做个总结归纳。
有些共通的信息,说话者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一再强调,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键词,反馈给对方,让对方也感受到被倾听。
允许对方吐槽吐到底,不要打扰,让对方说足为止。
要给予同感,接纳对方的感受,但不包括接纳错误。
在不知道如何正确沟通前,可能都未曾发现自己的话对于对方所造成的影响,可能还会认为当对方反应不如自己预期时,还会觉得他人为何会如此不领情。
如果能擁有良好的沟通,不论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都是相当受益的。能有效沟通,找到问题癥结点,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