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可曾被爱囚禁过?
《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由于父亲早逝,女孩与母亲过着深居简出,小市民的穷酸生活。随着时光的沉逝,女孩开始厌弃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女孩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颇有名气、英俊潇洒的作家是一个奇迹,对于女孩来说作家是一个诱人的谜,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与迎面走来的作家差点撞了个满怀。无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对他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脉脉含情又让人销魂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女孩原先在学校里学习不太认真,但自从作家来了以后,女孩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成绩由中等一跃成为第一名;阅读上千本书,且每天读到深夜,因为她知道作家是喜欢书的;突然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因为她认为作家是喜欢音乐的;她生怕作家会因为她那条旧学生裙打了一个补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楼的时候,总是用书包挡在那个补丁上。
女孩16岁时因母亲改嫁举家迁往异地。她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青春时光。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时候,童年时对作家的崇拜和暗恋迅速发展成为炽热的爱恋。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后她独自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作家住宅的周围徘徊,默默关注他的行踪。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见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机会,作家兴冲冲地横过马路来,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时,她却胆怯羞涩地逃开了。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多么希望他能注意她、认出她、爱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终于注意到她了,然而从作家好奇地、饶有兴趣地注视少女的神态中,她立刻意识到作家没有认出她就是当年那个邻家女孩,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认出的命运。
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终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里的时候,心里能激荡起某个模糊而遥远的回忆,然而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当少女意识到作家喜欢对所有女人滥施爱情,却不愿作出任何牺牲的时候。她不想让作家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甚至因此而恨她,于是在贫民医院里生下孩子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少女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寻求作家对自己的认可,她要让作家想起她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使自己成为他所钟情过的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让他永远怀着爱情和感激来思念她。
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后像作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剧院里,在音乐会上,在公园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内心一次次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远是没有认出她的神情。
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后送了几朵洁白的玫瑰花给她,于是此后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会派人给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为了唤醒作家对那三夜的回忆,能继续重复她的欲望。在陌生女人与作家最后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作家本能的、充满激情的目光使她浑身灼烫如焚,于是她扔下为她提供优越生活的军官跟着作家又一次渡过了销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么来,她的目光在呼喊:“认出我吧,最后认出我来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部更加陌生,因为几分钟后作家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手筒里,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仿佛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
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些玫瑰花来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只为了能继续悄悄地活在他心里,就像过去她曾经活在他身边一样,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段绝世爱情,可谓世间少有,倒不是说这等女子就少,只是许多这样的女子很大程度上经不起现实的左右,摇摆了方向。当文学作品中出现这么一个人物形象,与现实之外倒显得有点弥足珍贵,,可这一类人物形象有哪一个能得以善终的?
没有。因而只能停留在文字上,于现实却寸步难行。美好留于心口就好,切不可执迷于现实。
爱情是排他的,自私的,“陌生女人”的爱如若成真那绝对是“非自由”的。为什么这么说?
倒不是对“陌生女人”有恶意相向之意,诚然大家都感动于他对男主人公“R”的爱情,但这种只可远观却绝不可亵玩焉的爱情,相信在多数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的人再来看这样的文字,多少会有点触目惊心,对“陌生女人”所谓的爱会远不是当初十几岁看时抱有的痴情眼光,更多的会有一种被勒住脖子不得呼吸的感觉。
为什么?
在于文字全方位的展示了这种近乎灼人的爱,她的爱太过强烈,她的一生只为爱而活,甚至只为男主人公“R”而活,她的爱中融不进沙子,渗透不进“现实”的因素,在没有实现她的“对等爱情”之前,她能容忍一切,包容所有,只为能更靠近“R”,尽管心中却抱着“他没有认出我,他还是没有认出我”等超脱于现实的纯理想状态,这同时说明了她对“爱”并不是一无所求的,相较于现实等物质,她更强求于“一个不在意她的人”对她全身心的在意,这是追爱者对“爱”的梦魇,在她身上更是如此,儿子可以成为“他”的化身,抓住不了“他”,拼死也要抓紧儿子,这是一种“圈养”,这更是一种不可得的索求,这不是一种纯正常关系的“母子”之情,更多的是对“梦魇”的痴恋。
如若可得,那个被爱折磨的“她”势必也将成为“他”的梦魇。
理想的爱情状态是什么?古有“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今有各种各样的爱情,但从中都充斥着一个词“自由”,“相敬如宾”是一种有所倚重的自由,“相濡以沫”是一种可以相互扶持的自由,从古至今都没在推崇“狂热:的爱情,文学作品中尽管有之,虽则狂烈,但结局大多往往悲惨,这绝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意悲情,更多的在于难迈现实这一关,它能成为人们心中那汪鸳鸯池水,却绝不会是现实深井中的那口“趵突泉”。
自由是什么?是你在旁,我却不感到有压力,是你的爱,我可以坦然接受,而不会觉得受之有愧,我们不是在计较爱的多少,而是在意我们是否彼此相爱。“陌生女人”的爱虽一直处于旁观,不被男主人公“R”所察觉,她本身也不想多去造成他的困扰,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阅读文字,在细细感受她那颗敏感,悲凉的心时,还是会心不由的一揪,在为她的爱震撼时,也会产生一种抗体式的有一种脱离感,原因在于什么?在于她的爱时常会让我们阅读的人都有一种窒息感,更何况如若真的相爱的男主人公“R”,“R”的存在,正如时刻被“陌生女人”拒绝的追求者,如同一反两面折射的是她那颗“不被进入,但也绝不放走”的心。当一切都处于两个个体,不彼此交融时,于文字上呈现很美,但却也只能是悲剧结局。
她让爱囚禁了自己,事实上也不可能给她爱的人以自由。
远望,痴恋,不可得,事实上更胜却所谓的“在一起”,于她而言。
这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但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