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岁月恍然如烟,且不敢说自己人生经验足了或是待人接物的能力增长了。但随着经历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坚信:磨洋工害死人!爷爷坐在他的轮椅上很少起来活动活动,平日里也是寡言少语。但对一些问题和现象总是能够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很是睿智。初三,对家长们来说,是将半条腿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摞一摞的习题,接二连三的模拟考。在那个时候,我自我感觉努力,每天也是到点放学 到点吃饭,到点伏案学习,学的不比谁早,起的不比谁晚。可是成绩平平。我爷爷说我就是在磨洋工。起初听到这样的评价,心中愤愤不平,甚至有些恼羞。就像是骗人被人揭了短。但现状并未有所改变。仍然安安心心地随大流,认认真真地磨洋工,偶尔为自己的“努力”迸发出成就感。后来想想这种莫名的成就感兴许是一种自我安慰吧。后果如期而至。中考失利。周围的大人都在为我感到可惜,如此努力,却不见回报。并且得出结论;努力不聪明。只有自己心里明白的很。但是慢慢的这种结论变成了一种躯壳,自己蜷在里面,为一次一次的失败寻找一个心灵的避难所。作罢!
大学。不知怎的,是真的长大了吗。那种磨洋工的行为悄然间已经被自己处置而后快了。伏案学习,不再在乎时间的长短,开始以质取胜。十分钟有十分钟的效果,半个小时有半个小时的效果。久而久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固定模式。大一奖学金,兴奋不已。大二奖学金,应尽之本份。大三奖学金,自然而然之事。到后来研究生考试备考期间,看见自己身边很多磨洋工的备考同学,想到以前的自己,警,勉!仍用心如明月。后来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最怕的是磨而不自知,这不是就是过去自己的真实写照嘛!可是,磨洋工害死人呐!送大家一句话,望共勉: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邵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