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文中除了阐述书法的精要理论外,还把王羲之的书法涉猎广度和钟繇的专工真书以及张芝专工草书、作了客观的分析和比较。孙氏提示后世学书者应该兼收并取各家所长,专工一体除非能超越锺、张二人否者谬矣!不能兼善真草二体的人,书法作品达不到他们的水平,也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专精了。假若能使众妙之笔归纳具备,一定要致力于追求骨气,骨气树立,还须融合遒劲圆润的素质。再者学书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掌握了平正的法则之后,重点就要追求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人也进入老年时期。《易经》上说:“观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时序的变化;了解人类社会的种种景象,可以用来教化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妙处,往往取法于人本身。书体应随文采意境之变化不同而随性流露,如仙珠走盘、了无痕迹可循、如此说来又并无一“体”的说法。但是根据前人的经验草书以点画为情感、以使转为形体、真书以使转为情感而以点画为形体,此中互为阴阳妙趣者只有读者自筹意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