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朋友对于我的看法说的越来越多,我终于开始思考起我自身的事情。其实所有人说的事不外乎一件事:我太幼稚。
对于幼稚不幼稚,我从来都不曾以他人的看法为基准。并非我太过目中无人,相反,我倒是还挺介意别人对我的看。我不去认同自己幼稚,是因为我觉得那可能不是幼稚,而是另一种不同的情怀罢了。幼稚在我的词典里是任性妄为、不谙世事以及不够成熟,大概也就这样了。朋友听过我的疑问后均迷茫起来,
“说起来,你好像没有太过任性的行为啊……”
我从来不喜欢玩任性,但也不是真的不任性,对于我认定的东西,我绝对是认死理。在我们家乡有一个形容人的字“滞”,“滞”字在我们家乡不会被认为是迟钝、停留的意思,而是这人性子硬,不吃硬。我嘛,好像被奶奶不止一次的这样吼过,说我和爷爷一般滞。我不会把这当成责骂,反而觉得有一股骄傲感由然而起,就从我的小胸口来的。因为爷爷对于我而言,那真是一个必须得双膝下地、顶礼膜拜的憧憬对象。爷爷自幼失去母亲,其爹爹,也就是我祖爷爷,是个抽大烟,败光家底,甚至赔上我姑奶奶的大恶人,最后也死于大烟。我爷爷没沾一点他的习气,反而很痛恨吸烟这一行为,后来我父亲学会抽烟被爷爷差点打断腿这就是后话了。总之,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爷爷性子耿直,爱认死理偏偏受到年代的爱护,爷爷成为村子里的大队长,给众人分配粮食,正直无私,甚至有的时候“大义灭亲”,这就是爷爷的“滞”,也是爷爷的“幼稚”。如果能这样我也觉得挺好的。
对于我的幼稚,说得做作一些,基本上就是那种敢爱敢恨,将老道理认得真。仁义可以讲,礼智什么的就看场合了,我不会说和班里的同学见了面还战战兢兢恭恭敬敬,我也不会保持什么大小姐风范,喜怒不形于色,含笑不露白齿。之前因为看一部治愈系电影,在众人面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任谁来也拦不住,大家都笑我幼稚,说看电影都能看哭,真真是小孩子,而我不喜欢和他们辩论,只一句就能止住他们的嘴:看电影不看进去,不哭不笑,那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不看罢。因此我常常因为一个喜欢的主角死了而抱着被子抑郁一天,又或者因为心机深重的歹人最终得逞而坐在餐厅大吃大喝消除愤怒。
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这不是幼稚,这是真性情。如果活得如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般,那还是早些歇歇吧,人生下来不是为了伪装自己的,即使被社会所困。
或许大家就不禁要戳戳我:你说不伪装,难道你真就一点都不伪装?
怎能可能!
只有傻子才一点都不伪装。几年前播的大热宫廷剧《甄嬛传》和今年年初新上映的《羋月传》主人公哪一个不伪装?连爱情都能假做得下去,有什么是不行的?《甄嬛传》里一开头就毫不知事的淳贵人不是早早就被淹了水吗?处在这个世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身不由己要伪装,但不需要身不由己的时候就能开怀而笑、性情四溢。我如今做的并不算好,看往古今中外,能及此的也就两三人罢,连同我最疼爱的女作家三毛也最终以自杀草草收场。毕竟谁都不敢保证在未来面前“幼稚”能一成不变,在“幼稚”面前未来还能坚持到底。
在表面和里面之间要学会挖好一个洞,替换容易,自由潇洒。做一个圆滑世故、迎合社会的人不难,做一个头脑简单、感性至上的人也不难,难的是成为一个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以真性情和好手段生活下去的人。
总之我是有点卡住了,不知道大家能做到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