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断想(续上)
12、风格?风格即人格。艺术家精神的倾向性必体现于其作品的内涵和面貌的倾向性,这就是风格。在这里,技巧或功力只是充当了促使其精神人格自我呈现的桥梁。
13、艺术是什么?艺术即人,人的精神的对象化,更确切些说,人的精神的自我呈现。无论是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还是诗歌、小说、戏剧;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造型艺术,撇开千奇百怪的形式,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也只能是作为人的艺术家的精神的延伸。所以,抛开技巧的成分不谈,“艺术”的品位就是人的品位,境界的高低就是人格的高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必直观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这或许就是“做事先做人”的道理的依据。
14、艺术的本质?即艺术的人性本质。作为功能化体现——如果硬要说功能的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作为审美主义的和作为享乐主义的艺术(宽泛地说,审美的也就是享乐的,而艺术的享乐主义也正是在审美境域下的享乐主义)。
“审美主义的”主要(我是说主要)体现在雅的、崇高的,悲剧的意谓和形式之中;“享乐主义的”主要体现在俗的、滑稽的,喜剧的意谓和形式之中。要说纯粹,雅俗共赏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15、功能不是功利。功能是内具的,功利是外加的。一旦艺术受到功利的驱使,那么,创作就变成了为目的的创作,作品就成了某种利益或意图的图解和符号,其结果或成为政治的婢女,或成为为宣传服务的广告艺术。
(此处删去几十字)越是个性的就越是人类的。艺术的本性是天马行空的,一旦配上鞍鞯,艺术就成了任人驱使的玩偶。
那么,艺术有阶级性吗?艺术只有人性。而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其正义感和同情心已经内在于艺术家的人格之中了。要说阶级性,这恐怕就是艺术的阶级性。
16、女人对自己的孩子只有偏爱,而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挑剔。追求完美的天性造就艺术家苛求的本性。艺术家总是企图表现最好的,却总觉得表现了最差的。谁能将想象的世界搬回到现实中来呢?所谓:“言不达意","得意忘言”是也。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这便是艺术家的尴尬。
17、就精神的境域而言,艺术家都是相通的。所谓的“文人相轻”只是一个被世俗蒙蔽了的假相,说它是假相,首先取决于我们界定“文人”的标准,其次取决于“相轻”的内涵。纯粹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纯粹的人,而精神的纯粹不同于世俗的圆融和练达,艺术家只受纯粹精神的支配,不受世俗价值观的约束。伟大的艺术家在本质上都是相互推崇、相互倾慕的。
18、精神世界的运行有它自己的思路和轨迹,并非与物质世界的发展并驾齐驱,现实的境况反而是:物质的丰盈反带来精神的匮乏。艺术家永远是迷幻世界的浪儿,行吟在黎明与黄昏的途中,或沐浴阿波罗恬静的梦幻,或沉浸于达奥尼索斯沉醉的迷狂。随着科学的实证主义一层层拨开罩在人类天空中的神话般的迷雾,艺术那籍以秀美的面纱也就逐渐褪色了。这或许就是我们再难企及古典主义高峰的原因之所在。然而,上帝给人财富的总量不增也不减,技术发达了,精神下滑了;思维缜密了,诗意贫瘠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