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日,盛夏的气势依然,为了躲避这份炎热,说走就走,来到了清凉圣地五台山。
进入景区已经晚上八点多,凉飕飕的风迎面吹来,一阵清爽,终于脱离了那笼罩着得无处躲藏的热。来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次去的地方都差不多,所见亦是相同,庙宇,游人,香客,僧人,以及不绝于耳的各地的口音。
小时候来,不懂得庙宇是什么,只学会了磕头,一进庙就磕头,好奇那个圆形的蒲团,好奇人人都要跪在那里磕头,我也模仿人们的样子,比划的有模有样,现在想来,当时应该都没有仔细看过那高高在上的佛像,也好奇,念经的声音怎么听起来都一样。孩提时的天真无邪,纯净无杂,就像那清凉圣地的蓝天白云,绿草茵茵。
长大后再来,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单纯,更多了些敬畏,也因此更想去看景,更想站在外围。看着烧香的人们,看着缭绕的香火,我的心愿,只想放在心里,那些燃烧在熊熊香火里的,是别人的心愿。
山里的天气,一阵雨,一阵晴,一阵凉,一阵风,还有一会儿的晒;山里的味道,青草、泥巴、泉水;山里的人们,粗糙的面庞、熟悉的乡音、无争的淡泊......
步行在台怀镇的石板路上,任流云清风走过,两旁的商店半开半掩,街上的人们三三两两,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有忙碌的整理货物的超市小老板,有闲散的坐着聊天的菜店老哥,有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着门店的女老板,还有一整天坐在那里看着酒店停车场的守门人。酒店像积木一样错落在一起,争抢着这寸土寸金之地。靠山吃山,这是当地人的本钱,一个夏季,要挣回全年的收入,在这个季节,每一个酒店,都热热闹闹。只有在夜晚时,回归寂静。
看着近在眼前的山,想着能在台顶看看风景多好,上一次登台顶,还是两年前,租了一辆车,飞驰在上山的路上,心里时不时被紧张占据,那样的路,陡峭急转,颠簸盘旋,若是事前知道道路多险,一定会打退堂鼓。但是沿路的风景却好极了,青草织成了绿毯,披在山肩,起起伏伏绵延不绝,深深浅浅的,细腻而柔润。徒步上山的人们,不时就会碰到,他们全副武装,一队一队,坚定的走向自己的向往。
每次上山,都被这体力牵绊,大朝台自然上不去,小朝台,也爬不上去。黛螺顶一千多台阶,曾经爬到一半就腿软。这一次,身体不适,只站在山脚下看了看。
记得以前,同学们相约上山多是为了求得学业的圆满,再后来,求健康。到了中年,不堪重负,都想去山上释放释放压力,求得一份清净。每与友人聊天,总有各种压力充斥,无处排遣。心若安定,万事从容,看护好自己的内心,才能消除烦恼与杂念。
此刻,已回到家中,疲惫之后,也在思考,如何看护好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