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把所有的事情掏心告诉对方,结果TA一转身告诉了下一个人。自己把TA当朋友,TA似乎却并不把你当朋友。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人际关系复杂化
互联网时代,交际圈不再单一。
人际关系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社区简单的圈子里。而是线上线下关系的多元化、不同圈子之间的融合化。
TA可能是你的老师,也可能是你的邻居,还可能是某个训练营的同学。
2.利益关系的影响
利益驱使,让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和以前一样"单纯"。
人们总是抱着种种目的来交朋友,"你有价值,所以我和你一起。"
时代早已不是原来的时代,人们脑海中的"朋友"也不再简单。
二、什么是朋友?
朋友,不再只是小时候拉拉手就是好朋友了,这个定义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1.江湖朋友
人在江湖飘,靠的就是朋友。
这种朋友仅仅是"认识",可能你都不了解TA,并不算是真正的朋友。
比如我们喜欢把副局长叫局长,副总叫总;还比如我们最喜欢说的“都可以”。所以,这些只能算认识的人,在江湖上也被称为“朋友”。
再比如说,一个班很多个同学,知道名字,平时也打招呼,这也叫"朋友"。
2.真正的朋友
"我需要的时候你在。"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就是"患难见真情",困难的时候能够拉你一把,这才是真朋友。
他跟我是朋友,从小到大,一起上小学,一起上中学,一起上大学。
真正的朋友不仅仅是可以一起享福,吃喝玩乐,还是能和你共患难、愿意陪你走出低谷的那些人。真正的朋友可以没钱、没地位、没背景,但一定要善良、真诚、厚道。这也反映出你的为人。因为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大概就能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和闺蜜,一年不见,见面时仍然滔滔不绝;平时我有事,她一定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怎么和朋友相处?
1.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过分直白。
直白不等于低情商。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的过分直白。伤害了别人的直白,就是自私。
不知道各位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随便说了一些话,结果却让别人特别不舒服,比如,你真的好胖啊;你这件衣服穿得真的很难看啊;你学习成绩真的很糟糕啊,然后加上一句: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在意。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头顶上一只乌鸦飞过…
在和朋友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奥利奥建议法”。
可以先说优点。然后说,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是什么。最后再加一句:但总体特别好。
朋友之间不仅要讲理,还要讲情,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要总是一副教育别人的样子。
2.不要绕开朋友去求朋友的朋友
好的朋友做事情会想办法让对方舒服。
比如你和A是好朋友,你通过A认识了B,你想求B帮个忙,这个时候,正确的步骤应该是这样:你给A打个电话,说你要求B帮个忙,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最忌讳的就是直接找B帮忙,跨过A。
如果成功了,A会十分不舒服。
如果没成功,A和B,还有你都会不舒服。
而且你通过A去求B,成功的概率大一些,A会变成你的一个中间人,成为你的一个背书,而且A与B的关系肯定比你跟B要好,比你直接找B要靠谱得多。
3.学会换位思考
好的朋友之间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英国作家卡罗琳·塔格特有一本书叫《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书里说:什么是换位思考?就是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觉到舒服、有趣。比如多问这样的话:你认为呢?你能仔细说说吗?你的看法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窍门,就算你说了一长串的肯定句、叙述句,最后也应该加上一句问句:你觉得呢?这样能给别人一种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和沟通的感觉。
4.朋友就是陪伴,但有彼此的界限和空间
朋友就是相互陪伴的,陪伴的功力很大,比语言还大。
我和我闺蜜每次见面说的话不多,就是一起坐着看电视或者听对方讲故事,总觉得每次时间过得都很快。
长久的友情一定是要有界限的,什么叫界限?
朋友让你知道的东西,你可以知道,不让你知道的东西,你不能知道。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界限。这是对自我的保护。
5.朋友在成长中的意义
朋友是在努力成长的路上遇到的。
比如在学口语的路上会遇到朋友,在写作营会遇到朋友等等。
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结交很多朋友,有些人只能陪我们过2站,有些人可以陪我们过一生。
如果朋友正在低谷,要尽力拉他一把,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车,干脆拉着他一起继续往前坐几站,共同进步。
但如果实在拉不动就算了,至少做到无怨无悔。
一部分朋友成了我们的过客,但这不意味着朋友就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离别是人生的主题,坚强是这一生的功课。希望你可以遇到真正的朋友,也希望彼此可以越来越好。
注:本文是《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的读书摘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