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是“863”计划的四位倡议科学家之一。
您觉得能被称之为是中国科学第一牛人的会是谁呢?其实很多业内科学家可能会把票投给王淦昌先生。因为就连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程开甲先生等,都曾是王淦昌直接指导过的后起人才。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1934年,王淦昌在德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先后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36年,王淦昌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程开甲在浙大成为他的学生;1961年-1978年,化名“王京”,隐姓埋名17年,领导核武器研制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背后离不开王淦昌在原子弹、氢弹原理上的突破。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李政道、周光召、邓稼先、程开甲、于敏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