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深刻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去年,为深入,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出炉,某镇闻令而动,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镇、村的特色和资源,推动圩镇提能、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绿美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镇域经济实力不强,镇村建设历史欠账多,人居环境整治还要下很大功夫。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聚焦产业发展、镇村建设、党建引领“三板斧”,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百千万工程”。
抓产业、促发展,为“百千万工程”铸造纽带。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是聚焦乡村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和中坚力量,是县域产业实现有效集聚的核心和实现有效突破的“火力单元”。因此,加快建设工业强镇、农业强镇,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才能实现从县到村的同频共振。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惠州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这为以产业发展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实施“百千万工程”,某镇要围绕落实惠州市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工作部署,坚持大抓产业的导向,以产业提升牵引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二是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强化科技引领和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传统鞋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探索镇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抓建设、优环境,为“百千万工程”筑牢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龙门县永汉镇为例,在圩镇建设中巧妙引入文旅主题IP,提升了圩镇颜值,令城市品牌熠熠生辉;再看某村,昔日省级贫困村,今朝华丽蜕变,多措并举改善乡村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持续增强乡村“造血”能力,从昔日破落山村摇身变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实践证明,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能激发镇村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实施“百千万工程”,应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持续抓好美丽圩镇建设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一要高水平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二要高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布局优化、风貌提升,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有“颜值”也有“内涵”。
抓党建、促引领,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中,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各项工作见行见效。实践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实施“百千万工程”,黄埠镇要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一是强化基层党的建设,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营造党员带头干、农民群众跟着干的浓厚氛围。二要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健全镇村两级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将“驻村联系点”变成“推动工作点”,落实好抓党建促“百千万工程”亮牌提醒工作。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做优镇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原作者系谭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