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高度发展,科技进步带给人类极大地社会便利,组织的高度协作使物质发展达到了人类的顶峰,文化艺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得知天下大事;身体的各部分都有相应的社会服务(饿了可以点外卖,走累了可以打车···);各学科研究正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社会各领域正出现一些顶尖的学者······
但是,这些似乎正在改变人类生存的状态······
“身体正变得更加的残缺”
上帝在创造万物的的时候,都刻意的让每个生物体不完善。兔子会奔跑但不能爬树,所以会被狐狸豺狼之类猎杀;狐狸虽然狡猾却没什么强的攻击力,所以抵不过老虎狮子的尖牙利嘴;鸽子擅长飞翔但不会游泳,所以被老鹰追杀时再着急也不能跳入河里;然而多亏了生物的不完善,也可以说身体的残缺,才使得物种可以多样化的发展,生态系统得以维持。
人类本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普通物种,但工具的使用,语言发展,大脑潜能不断被开发···让人类站到了物种的顶端,但这也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当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不会受其他生物的伤害,纵然人类身体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样说,人类身体的残缺不但没有凸显它们的劣势,而且社会的高度发展让它们不断地被放大。
爱默生曾沮丧的说道:“每个人原本都应该是一个小宇宙,但是沦落到现实却纷纷变成了碎片。社会陷入了这样一个状态,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从完整的身体分解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满世界有这么多的怪物——一个好指头,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从来不见一个完整的人。”
那个好指头就是职业钢琴和吉他手,那个颈项就是嗓音洪亮的歌唱家,那个肘弯刚好是用来配音乐的乐队指挥。同时,司机变成了人们的脚,食品加工者就代表整个社会的胃在忙碌······
似乎,现代人类的好像只是变成了一个人类一部分。如果考虑到机器,就连手机和电脑也替代人们大脑的功能。
但这一切都是组织高度协作带来的必然结果。在组织内,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一个分工即可,比如,你是一个作家,你只需要把你的文章写好,不需要担心其他事,你饿了可以叫外卖,房间脏了可以叫钟点工······你会发现组织会满足你一切除了写作以外的其他任何需求。
这样的社会发展,必然会导致人类身体的“残化”,每个人只是充当社会的一个螺丝钉。
“ 思想的残缺”
当亚里士多德提出“分科之学”的意向,科学瓜分人智的号角终于吹响了。哥白尼首创,牛顿成型,人类的智慧伺候被彻底的四分五裂:搞物理的不懂人文,搞社会的不懂生物,搞天文的不懂地质,搞心理的不懂法律,如此等等。最明显的就是人文和科学的分家。
从教育而言,虽然每个教育机构提供大学的本科课程越来越多,但是其中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所占比例正在减少。大学教育明显把科学和人文孤立的分开教学,培养出的人才,懂科学的不懂人文,懂人文的不懂科学。
爱德华·威尔逊在他的书《知识大融通》中说道:“真正的学术改革必须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之间的融通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回答以下问题的能力: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关联对增进人类的福祉有什么重要性?
同时威尔逊还说:“任何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也必须能够回答上述的问题。目前每天扰乱着人类的问题,比如最常出现的种族纠纷,军备增加,人口过多,堕胎,环保和区域性贫困等问题,必须要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通融才能够解决,但是就是由于政治领袖缺少知识之间融通或者说有思想上的“残疾”,才导致很多困扰人类生存的问题。
同时,思想“残缺”的现象也出现在专栏作家,媒体人和一些智库的专家身上。他们很小心且负责任地进行分析问题,有时也会得到正确结果,但是他们的智慧主要来源支离破碎,并且只是偏于单方面思考。
现在,学术分支和技术分工已经达数千领域,将来也会分得更细更杂,将来的每个人只不过是某种思想或某种技能的一个残缺载体,而我们的思想也因此变得更加残缺。
随着万物联网的发展,甚至人会演变成一个社会结构上的临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