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认知”频频被人提起,各大10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这样的:《这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一篇文章更新你对**的认知》。“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关于认知更是佳句频出:这个时代,认知升级远比知识积累更重要 。 认知升维、 认知迭代,更是他各种场合的讲话中频频出现的词汇。
我最初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只是按字面的理解“认知”嘛,就是对知识的认识喽。认知升级无非就是要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然后快速的涉猎知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
随着书越读越多,思考越来越多,也慢慢的对“认知”的概念更加清晰。
认知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套算法,是由从出生到现在的环境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的。这套算法决定了一个人对基础素材的加工方式,我们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两个字:认知。
举个例子:
拿生娃这件事情来说。
在有些人的认知里,生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推进去一会儿就生出来了。于是选择什么医院一点儿也不重要,花钱越少越好,能生就行。
在有些人的认知里,生孩子就是女人受罪,所以要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才可以,比如选择服务最好的私立医院。
我生宝宝的时候选择了协和医院国际部,既不是普通医院也不是提供星际酒店服务的私立医院。
那为什么我没有选择普通医院呢,毕竟省下来的十万八万买两个香奈儿是不成问题。
既然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又没有选择私立医院呢?花了钱没有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何必呢?
很明显,我对于生娃这件事的认知和以上两种认知都是不同的。下面我说下我是基于怎样的认知做出的选择。
首先,明白自己要什么。在我的认知里,生孩子这个事情可小可大,有些人上着厕所都能生出来,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说是一位产妇上厕所结果不小心把娃直接生在了粪坑里。但是也可大,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曝光的,产妇因为家人不同意剖宫产最终疼痛难忍又极度绝望,于是选择了和未出生的宝宝一起跳楼自杀。
而对于我来说,我不能赌,10月怀胎于我来说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沉没成本,而且我年龄大了身体素质一般,这次失败再来一次的成本和风险都太高,我们承担不起。所以即便生孩子这件事的风险是万分之一,但是如果我刚刚好是那个一(我不是侥幸心理者,不觉得自己永远是那个被幸运垂青的人)那风险于我就是百分之百。所以结论就是:于我而言,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安全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我应该第一考虑的事情。
于是我查了资料,协和的妇产科在全国排名前三是没有问题的,而生娃这个事情好多时候不是只考虑妇产科就可以了,还要考虑其他科室,因为好多时候一旦有意外或者并发症就不只是妇产科能解决的,可能还要涉及到儿科,心血管科、营养科等等。那么除了要考虑妇产科之外还要看看这个医院的综合排名,无疑协和是最棒的。所以基于安全这个因素来看,我就把普通的医院以及其他的三甲医院和私立医院排除在外了。
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医院都不安全,这里说的是概率问题。之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私立医院,产妇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医院搞不定了需要转院,但是医院关系范围内能转的医院绝没有协和、北医三院这样的权威医院,所以只能产妇自己想办法,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广大神通,具备权威医院的优质人脉随时备用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综合分析来看协和国际部是我的最优选。
第二,那服务重要吗费用重要吗?
答案是,当然重要,但是都没有安全重要。服务能在我们最难过的时候给我们以好的体验,从而能减少痛苦,所以服务当然很重要,但是跟安全一比,那就不值一提。
重点说说费用。对于很多人来说,别人生个孩子花个2-3万,社保报销完也就花个1万块,你生个孩子花个10多万,你是不是傻。
我肯定不傻,做出不同的决定还是基于我们的认知不同。在生之前我是详细的算了一笔账的。我花十万你花一万,我看上去比你多花了九万块,但是我既没有体验到顶级的服务也没有比你多得到一个宝宝,表面看上去我确实是亏大了。但是如果是怀孕过程中,普通的医院没有检查出我宝宝的问题,我生了一个有问题的宝宝呢?是不是90万我也得认。如果是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医生让你只能在大人和孩子中间选一个,你是不是更愿意拍给他100万,都给我保住?如果就医环境太差,每次都要挂号,因为焦虑流产了,年龄大了再怀的可能很低了,只能去试管婴儿,投入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金钱成本9万又怎么能打住?
或许有人会说,怎么可能坏事儿全让你赶上了?我想说,我怀孕期间孕吐住院,同屋的女孩7个月了发现孩子有问题在准备做引产,我想她当初也一定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就是发生了你再牛逼又能怎么办?如果真的有问题早一点检查出来是不是心理上身体上都不用付出这么大代价,这些代价又值不值9万?
当然这也是相对的情况下,有些偏远地区人命确实不值钱,如果是女孩还会送人,那么肯定不会花9万考虑安全的问题,所以于我而言我宁可少买几个包包或者开个不那么好的车,或者晚几年换大房子也愿意把钱花在这个地方。相当于我花了9万块把发生意外的概率降低了50%,这是我做出的决定。
以上是基于我的认知做出的决定,不同的人做出的决定是不同的,根源在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所以不管是上学、工作、生娃、育儿,认知的不同都会导致我们的行为不同做出不同的选择。
认知和格局有什么关系?
我跟我同事沟通的时候,他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格局”。经常说,这个人的格局很大,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格局。我当时狭义的理解格局就是胸怀就是野心,格局大就说明这个人胸怀、野心都大。比如任正非能容忍李一男的背叛,甚至不计前嫌又欢迎他“回家”,我们会说任正非的格局很大,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理解的是任正非的野心不在这些鸡毛蒜皮的恩将仇报上,他有更大的理想和目标,所以也撑大了他的胸怀。
那么格局是不是就是胸怀和野心呢?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准确。这个词比较虚也比较大,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接近的解释,应该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任正非的格局很大通常也就是说他的认知层次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李一男回归有利于华为有利于李一男也有利于我们整个国家。但是一般人是看不到这一点的,甚至有些人会付出很大代价去报复。
我们一生的质量跟格局有很大关系。
认知层次
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风景,而处于相对下层认知的,仅用想象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认知的差别可以让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精神空间。很明显任正非的认知层次远远高于我们,我能理解任正非的行为但是换做是我我未必能做到,所以的认知层次是远远低于任正非的。
还有很明显的一个认知层次差异的例子。比如我在没创业之前,对于我们原老板给市场部和销售部同岗级不同酬的行为特别不理解,觉得老板偏向市场部,对我们销售部的员工不公平,甚至因为这个事件要求转岗或者离职。
但是当我自己创业了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原老板。市场部是新成立的,这是公司决策使然,对于新成立的部门当然要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就像我们要给予新生儿更多关照一样,否则他是活不了的呀。即便某个员工或某些员工有意见,即便离职,老板也是不会因为某个员工而改变公司整个发展策略的,哪怕你再牛逼也是不行的。
这就是很明显的认知层次不同导致的不理解,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当时的我就是从下往上看,看不懂不理解,而我的老板是从上往下看,他很清楚我心里的小九九,也做好了我离职就让我滚蛋的准备。
显然,认知层次越高也就是格局越大,我们的人生会越美好。认知层次高低之别就像任正非和路边乞丐的差别。所以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不断提升认知层次的。
提升认知最大的障碍
提升认知层次有许多障碍,比如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认知是怎么回事儿,更何谈提升;有些人觉得我这样挺好不需要提升;也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固有认知,基于惯性关闭了认知提升通道。
多数人都喜欢那些跟自己的固有认知一致的结论,因为这样的肯定可以带给他们愉悦的体验。一旦有人的知识观点跟他的现有积累不符,很多人从内心抵触不同的声音。他们看不到或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在第一时间就会有本能的反应,抵触不同的声音。
举个例子,之前在鼹鼠的土豆老师的文章里看到她自己的一个真实经历:
我大女儿开始上幼儿园了,幼儿园要求家长要陪孩子“试园”一个月,在这个月里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生活。我家老人都身体不好,我要给老二喂奶,我闺女就成了全幼儿园唯一一位爸爸陪园的小朋友。我抱着老二接他们放学的时候,一位大妈问我:“里面那个爸爸陪孩子的是你们家的吧?”我说:“是呀,我们孩子爸爸。”她看了看老二说:“养两个孩子压力大吧!我们一个孩子就够呛了。”我说:“还好。”大妈又提醒我:“拿着收入证明去街道办个低保,托费半价。”我说:“我们收入超了,办不了低保。”大妈疑惑的问我:“你们俩都不上班,哪来的收入?”我说:“我们有工作,不坐班而已。”大妈撇撇嘴说:“那肯定挣不了多少钱。你们还是办一个低保,一个月也有2000多呢。”我不想透露隐私,就低头不说话了。
这个例子中,那位大妈的认知是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在她那个时代,是没有自由职业这一说的,基本上都是每天上班下班挣血汗钱,因为活的比较辛苦,所以有个低保之类的肯定第一时间去申请,因此对于她来说,能申请下来低保就已经很厉害了,也算是自己的资源了,于是见到别人就“好热心”推荐。当她接受到比较高层次的认知:自由职业也可以挣很多钱的时候,她本能的是不相信。因而有了后面的疑问:“你们俩都不上班,哪来的收入?”当土豆老师回复她说:“我们有工作,不坐班而已。”她还是不相信,对于这个新的认知——不坐班还能挣钱,不接受不理解。因而又有了后面的行为,大妈撇撇嘴说:“那肯定挣不了多少钱。你们还是办一个低保,一个月也有2000多呢。”
你看着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层次不同带来的差异。认知层次低的人本能的拒绝、抵触不同的声音。土豆老师很聪明,意识到认知层次差异太大无法沟通的时候选择了沉默。这个案例可以说明两件事情:
1.认知层次低的人很容易本能的拒绝、抵触,与自己的认知不同的声音,因而也就关闭了自己的认知提升通道,所以不会有什么成长和进步。在她的世界里,能把低保申请下来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事情了。
2.认知层次只能从上往下看,无法从下往上看,处于下层认知的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大妈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土豆老师作为自由职业者还有这么高收入的一个事实的。因而在土豆老师解释了两次之后,还是坚持自己的固有认知,让土豆老师去申请低保。而土豆老师从上往下看,经过两次对话就已经知晓,大妈的固有认知很难改变,因而不再沟通。
所以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要想更好的成长、拥有更好的人生,必须随时注意、时时开启自己的认知提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