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场中,领导信任放权,同事戮力同心,企业必然是蒸蒸日上;反之,走下坡路就在所难免了。
太平天国末年,湘军将领曾国荃围困天京,忠王李秀成是解围的希望,但天王洪秀全的大哥信王洪仁发,还是明里暗里各种排挤他。
四十六日苦战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接到天王洪秀全的诏书后,只好从上海前线撤军,回到苏州招集部下慕王谭绍光、相王陈藩武、纳王郜永宽等人研究敌我形势,认为应该把苏南的物资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
忠王李秀成立即快马上奏天王洪秀全,洪秀全大怒,再次下诏严责李秀成道:
“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尔)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仰)莫仕蔡(暌)专推(催)起马,启奏朕知!”
忠王李秀成赶忙匆匆统率军队,日夜兼程往天京赶,连续四十六昼夜猛攻雨花台,清朝江苏布政使曾国荃面部受伤,多次生死一线,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也哀叹“心已用烂,胆已惊破”,战斗非常激烈。
可由于天京城内没有粮草接济,忠王李秀成的军队又缺少冬衣,太平军不得不撤退,天京仍处于湘军包围之中。
忠王李秀成回到天京后,天王洪秀全不仅没有任何抚慰,反而当殿呵斥他没能攻破湘军,将他革爵罚俸,信王洪仁发等人都窃喜不已。
来回奔走损伤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采取“进北攻南”的策略,率军冲过江浦、浦口,连克含山、巢县、和州等地,企图迫使湘军回救北岸,解除天京的围困局面。
这时,驻守常熟的太平军将领骆国忠叛变,忠王李秀成赶回苏州定乱。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忠王李秀成又赶到巢县,打算疾趋湖北,与远征陕西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得才等人会合。
然而,由于一路上粮草不济,太平军将士饿死很多,忠王李秀成回到天长等地。
同年四月,走投无路的翼王石达开被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璋诱捕,随后被害,湘军更加集中兵力进攻天京。
同年五月,清朝浙江巡抚曾国荃进逼天京,信王洪仁发等人坐立不安,天王洪秀全又一次命忠王李秀成回救天京。
忠王李秀成立即奉诏,正赶上长江水涨,湘军水陆一起进攻,和州、江浦、浦口、下关、九洑洲等地全部失守,损失数万太平军战士,李秀成心痛不已。
丢了苏州丧气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回到天京后,天王洪秀全加封他为真忠军师,留守天京,各王都归他调遣,但实际上,信王洪仁发等人根本就不听指挥。
清朝江苏巡抚、五口通商大臣李鸿章趁忠王李秀成离开江浙地区的机会,率领淮军与由英国人查理·乔治·戈登率领的常胜军接连攻克太仓、昆山、吴江等地,进犯苏州。
清朝浙江巡抚左宗棠则率领湘军,与由法国人德克碑率领的常捷军,围攻富阳等地,迫近杭州。
身在天京的忠王李秀成,听说苏、杭等地告急后,多次奏请率军去援救,天王洪秀全一直不肯答应。
同年八月,天王洪秀全松了口,忠王李秀成才得以再次回到苏州,与淮军、常胜军激战数日,暂时保住了苏州。
同年十月,忠王李秀成率亲兵一万多人撤离苏州,决定回天京,劝天王洪秀全不要继续困在天京,苏州则留给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等人死守。
但纳王郜永宽等八人私下与淮军总兵程学启议定投降,刺杀慕王谭绍光叛变,苏州落入淮军手中。
信王洪仁发等人嫉妒忠王李秀成的声望,趁机向天王洪秀全污蔑李秀成“自图害国之心”,“忠而变奸”。
天王洪秀全听信谗言,下诏斥责忠王李秀成,李秀成实在有苦难言。
悦史君点评:天京一直被围困中,江浙也有湘军、淮军和洋人的军队在攻打,忠王李秀成顾盼难全,可信王洪仁发等人却一味为了私利,与李秀成作对,埋下了祸患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