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上小学了,又认识了些新同学。其中最要好的一个同学华华,会彼此到家玩。
孩子们也较大了,我也就没管过,随便玩。一次,我看到孩子同学华华没在客厅,我就下意识地叫了华华的名字,叫了几声都没人应。
我走到里屋,看到华华慌里慌张地,眼神躲闪。当时心里就觉得怪怪地,但也没多想,孩子也赶紧出去了。
过一会儿,我刚好到柜子里取东西,看到我家孩子的储蓄罐打开的,罐子里的钱还撒了出来。我立马明白了,就直接问:“华华,你刚才是不是动了瑞瑞的储蓄罐?”
孩子吱吱呜呜半天:“……我又没拿瑞瑞的钱。”
我说:“不管你拿没拿,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动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如果是拿了别人的钱,这叫偷,是犯法的,长大是要坐牢的,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拿了一块钱。”
我说:“哪怕是一分钱,那是别人的东西,都不能动,拿了就是偷。”
等晚上,我又把孩子储蓄罐的钱全翻出来看,果不其然,储蓄罐里唯一的两张毛爷爷不见了。
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瑞瑞叫到跟前,很严肃地讲:“瑞瑞,妈妈再提醒你哦,去别人家玩,不管是谁家,没经过别人主人的允许,千万不要动别人家的东西,要懂规矩,听到没?”
瑞瑞:“妈妈,我没有,知道了。”
我继续,很怕瑞瑞像华华样:“哪怕是再喜欢,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拿。看到喜欢的东西,告诉妈妈,妈妈帮你买,或者自己长大赚钱自己买。”
从那以后,再不让瑞瑞跟华华一起玩。
孩子还小,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选择让孩子跟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一起玩,教会孩子善于择交良师益友。
在家经常提醒瑞瑞:在学校交朋友一定要有选择,多跟热爱学习的同学交朋友,一定要交对你有帮助的朋友,而不是带你干坏事的朋友。
这样的事情不好讲,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跟他父母去讲。遇到不讲理的父母有可能还会觉得你在侮辱他,我选择闭口不提这件事。
从来没想到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边。在我看来,现在这个年代,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到位的,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像以前那个水生火热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所迫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许,是家长太忙,也许是家长还没发现……。但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足以在孩子教育的这件事上打马虎。
这不仅仅是家教的问题,在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是道德出现问题,再大点,涉及的金额过大,就是盗窃罪了。越想越后怕,担心孩子家长现在不及时教育,再过几年长大了,养成了习惯就不好改了。甚至有可能一直延续到孩子成年。
2
说到这,想起朋友办的托管班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是放暑假了,托管班的小孩年龄参差不齐。朋友就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每天买完菜,零钱包顺手一搁,就开始忙开了。
到下午,要出去买水果,包怎么找都找不见。问孩子们,有没看到她的包,个个摇头没看见。把整个房子翻了个遍,在鞋柜的角落里找见了,但里面的红钞票不见了,就剩了几张毛毛钱。
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找孩子们一个一个的单独谈话。谈完的结果,孩子们都说没拿。怎么办?托管班里除了煮饭的阿姨,自己和孩子们,都没人进来。
只有挨个挨个孩子身上搜(这样做是有些不妥),搜完身上,搜书包。朋友说,没办法,必须得把这个娃揪出来,要不然,后期就很难管理了。
结果在班上一个9岁的女孩书包里搜了出来,朋友问她,她说是她妈早上给的。我朋友说,好,我打电话问下你妈妈。女孩急了,哀求朋友别打电话,承认是她拿的。
事后,朋友也很为难,是跟她妈妈讲呢还是不讲呢。朋友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跟9岁女孩妈妈讲了。她妈听到,居然很平静说:“唉!在家也是这样,经常拿我们大人的钱。打过,怎么打还是这样,没办法。”
可惜了,这么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
好习惯,坏习惯,都是习惯,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的。